普光寺
普光寺
普光寺古称“金鸡亭”。明初为郊野古道旁一避雨亭,后有僧于亭立观音龛,嗣经明清两代的多次改建。在洪济山下的洪山柄山坡上,旧为通往同安内陆的五通路口的驿铺,道侧有一块天然怪石,状如金鸡独立,石旁有里人所建的一间避雨路亭,以供路人休憩,晓起行人经此驻足,可闻四郊村居鸡啼之声,此起彼落,颇有“村鸡茅店月”,引以行旅深思之情景,故有“金鸡晓唱”,列为“厦门八景”之一。后有附近僧人在亭中供奉观音菩萨,故又称“观音亭”。明万历年间(1573—1620),莲溪蔡锦文捐资修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河北人刘国柱因海难死里逃生,留宿于寺,见佛灯晃耀,认定佛力扶持,感恩戴德,即日聚金重新修葺。嘉庆末道光初(1817—1824),寺复倾颓,里人捐资兴修。同治年间(1862—1874)天界寺僧心奉就亭扩建殿堂住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董事叶大年募资修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转道和尚一度在此主持。
民国三年(1914),住持瑞枝向厦港大善士蒋以德募集巨资翻建殿宇,增建两厢僧舍楼房。20世纪40年代初,寺院拥有许多园地,由地方政府登记在册的即有近8000平方米,寺僧侣4人、常住居士7人。释广树为瑞枝和尚门徒,民国二十六年接任住持。除日常修持外,每天率众耕作田地,坚持农禅生活。寺内设有汉药局,以专治内外跌打伤痛著名。民国三十五年,释广树南渡新加坡,寺务交由释传远主持。
1958年,驻军借寺宇为营房。1977年部队撤出,附近村民乘隙占用。1983年,市佛教协会接管回收,暂由菜姑白招治管理。1986年,厦门市人民政府批拨原寺址和周围杂地总面积4300平方米。由马来西亚摈城妙香林寺住持广余大师,捐献钵资数百万,由新加坡华僧广净法师带回厦门,委托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和尚代为谋划重建梵宇殿堂。从1987年,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厢僧舍、瑞枝老法师纪念塔及山门围墙等。
1993年,经瑞苗法师推荐,妙湛和尚和广余老法师商定,由南普陀副寺安景法师作为广老法子,赐法名传欣,并委派为普光寺监院。传欣法师驻锡普光寺后,又增建集善楼和外山门,修缮围墙,改建斋堂,以及建广余法师纪念塔等。历经十年,于1997年圆满完成,举行盛大落成暨开光庆典,成为厦门岛内第二大佛教寺院。总投资1000余万,建筑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如今厦门市区建设不断发展,寺周围楼房林立,道路纵横。从莲坂通往国际会展中心及机场的康庄大道途径寺旁。寺围高建墙垣,绿化有规。山门寺内广庭上下栏循,遍植花果宝树,谨然窕目,似云中楼阁,如临圣境。
现住僧众20余人,由传建法师住持。
- 上一篇:生命中重要的7天 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会
- 下一篇:游在空灵神圣的塔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