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金谷寺里的“定光佛”

金谷寺坐落在永定区金砂乡西田村西湖寨,背山面水,周围竹木青翠,郁郁葱葱;前面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流从村中穿过。

金谷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037.7平方米,建筑面积759.57平方米,由上厅、下厅、两侧厢房,两侧土木结构平房及内外天井、两侧天井组成;主厅(上厅)重檐歇山顶,下厅歇山顶;厅的石柱上雕刻着“三藏贝经光贝阙,一园金谷种金莲”、“金砂金谷现金身快睹金刚万宝,大法大慈救大难欣瞻大士千莲”的楹联。全部建筑均为抬梁式构架,是一座典型的独门独户庭院式的建筑。寺前有半亩水塘,正门翘角飞檐恰似展翅高飞的凤凰,石头雕刻的门框上,赫然刻着古朴端庄的三个鎏金大字“金谷寺”。门口两边门框上刻有一副楹联:“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以东岳。”对联以行体书成,字体如行云流水,在飘逸中显现刚劲。

金谷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金谷寺建成后,寺内供奉神庵佛(定光佛)。1951年,由于意外火灾,金谷寺佛像全部被烧毁,恰遇当时政府大兴文教运动,遂将该场所作为金砂公学,供培养学生之用。1961年5月金谷寺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永定县对金谷寺进行修缮;2007年9月,经省文物局批准,永定县对金谷寺进行全面修复,并恢复历史原貌,安放定光佛。

定光古佛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普遍的,是说他原来是唐末宋初的高僧,俗家姓郑,名自严。祖父仕唐,为四门斩斫使;父任同安令,故为同安人。生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年十一出家,投汀州契缘法师席下,年十七游豫章,入庐陵契悟于西峰圆净大师。得道后在汀州地区传法,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到武平岩前(旧称南安岩)驻锡“南安均庆寺”。“定光佛”神通广大,常为民除蛟、伏虎、消灾、捍患,甚得万民敬仰。在汀州、江西的赣州、广东的梅州和惠州等客家地区有许多“定光佛”的传说。所谓“七闽香火,家以为祖”,在客家地区影响更大,所以,“定光佛”被视为客家地区的保护神。明朝天启年开始,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金谷寺的金灯胜会,乡人隆重祭祀“定光佛”。上杭县丰稔和本县的坎市、湖雷、城关一带要举行迎神打醮时,都亲自派人来金谷寺请“定光佛”。

旧时,金砂一直作为连接上杭与永定最快捷的陆路通道,在明清时期往返于两郡的商贾官吏、游民走卒都会前往金谷寺参拜,以祈求官运亨通,商贸顺利,人丁兴旺。因寺中菩萨“颇为灵验”,前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谷寺渐渐成为永定境内一处蜚声各地的佛地胜境。

2007年2月,台湾海峡两岸合作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张世良先生率“台闽宗教文化参访团”到金砂乡参观、考察,寻根谒祖。张世良先生看到金砂的金谷寺和台湾老家彰化八卦山的定光佛庙非常相似,甚觉惊奇。其实,金谷寺就是台湾彰化“定光佛庙”的原版。据考证,在明清时期,西田村部分张氏子孙移居台湾,把定光古佛崇拜也带到了台湾,台湾彰化的“定光佛庙”就是金砂乡张氏迁居台湾后,在筹建定光佛庙时,派人回大陆老家绘制金谷寺的图样,回到台湾后,仿效故里“金谷寺”的样式建设定光佛庙,寺内也供奉“定光佛”。这真是两岸佛缘一脉相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