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朝边境城市宫观,探寻新时期辽宁道教
随着国家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和传统文化的回归,道教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不论是最近的“道士下山”为被“堵”游客送斋饭,还是研究道教祖师葛洪《肘后备急方》助益屠呦呦拿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无疑是对这个中国传统宗教的修行者、祖师、经典给予肯定,让更多的人开始为道教正名。
辽宁省道教协会自恢复组织和工作以来,在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道教信众、引导正信、树立正知正见、传播教法传戒布道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丹东作为中朝边境城市,道教在这一带有如何呢?
一、古观恢复重建,枯木逢春有迷意
养生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而把养生做大做强的却还是道教。道教强调“仙道贵生”、“生道合一”,不论在修建新的宫观,还是旧的宫观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都会将贵生、养生的宗旨发挥到极致。
丹东市道教协会所在地丹东普济宫,在恢复重建之前曾是群居所,曾经的三清殿曾经也是学校,山门早不知去向。终在孟崇然道长的不断协商和努力下,丹东普济宫得以恢复。据孟道长介绍,在保持宫观的原貌的情况下,将宫观的两棵五百年的银杏树保留了下来(其中一棵已经干枯,依照常理没有逢春的可能)。
随着宫观的逐步重建、恢复开光,原本干枯的银杏树也开始冒绿。特别是近年来的银杏树已经生出新枝,并结出大量白果,硕果累累,形似葡萄。如此枯木而得获新生,莫非是神力加持?期待有缘道友,以解其迷。
二、妙音协奏道德,古朴典雅出玄风
道教起源于中国,流传、发展都在华夏土地。其教理教义、神仙体系、宗教道德、斋醮科仪、炼养方技都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礼仪、科仪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其斋醮科仪不仅是道士与神仙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主要特点之一。
东北道教经韵,简称东北韵,作为道教音乐虽有典型独立的音乐特征,但由于它产生存在发展都在关东地区。因而,从音乐基本节奏形态唱腔音调旋律调式到衬词衬腔及演唱,无不显现出浓郁的东北地方风格与色彩。随着十方韵的不断传播和普及,东北韵渐渐地淡出了很多宫观,而这些经韵在丹东的很多道教宫观仍然在保留,并每天坚持持诵(含早晚课、三官经、北斗经、诸真朝科等)。
据悉,现在通行的有《灵宝施食科仪》、《萨祖施食科仪》、《沃山焰口》、《关公施食科仪》、《斗姥施食科仪》等。而丹东道教在经韵方面,除了东北韵外其在超度荐拔法会多选用《灵宝施食科仪》,与正一道通用的《先天蓬壶炼度科仪》,全真道采用《萨祖铁罐施食》或《青玄济炼铁罐施食》等差别较大。
小编与孟崇然道长闲聊到,为什么丹东普济宫和丹东道教不改用十方韵时,她介绍说,随着十方韵的普及,东北很多宫观都开始改用十方韵,东北韵使用的宫观越来越少。如果我们还不在坚持,东北韵可能慢慢就会失传。而丹东普济宫的科仪唱腔主要由她教导传承的,来源其师父许信有大师的口传教导,她将在普济宫将继续使用东北韵,以保留东北特有经韵形式,传承道教优秀文化。
三、广延传统演教,满汉合奏吉祥曲
丹东作为中朝的边境城市,同时是满族的聚集城市之一。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道教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丹东的道教宫观,很多出家道长都是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传播道教文化和民族文化过程中,同样扮演着各种角色。在开光、上表、科仪、早晚课等,他们都发挥着和汉族道长处在同样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道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纽带,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因而比较全面地、正确地认识道教,传承道教文化、树立正知正见,尊道贵德,才能长生久视。
- 上一篇:佛教僧鞋的讲究
- 下一篇:首届阳升观司空文化节启动 攸县欲打造道教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