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亲者不问,问者不亲” 信念的智慧

夹山禅师和定山禅师一同出去办事,边走边聊。定山说:“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佛,那么这个人就不明白生死。”夹山不以为然,反驳道:“一个人心中如果有佛,他才会对生死不再迷惑。”两人相持不下,就一同上山去拜见法常禅师。

夹山把他们争论的问题向法常禅师说了一遍后,接着就问法常禅师:“不知道您认为我们两个人的见解,哪个更接近正确一点?”法常禅师说:“一亲一疏(即一个接近一点,一个较远一点)。”夹山迫不及待地问:“到底哪个近一些呢?”法常禅师说:“你们先回去吧,等明天来了我再说。”

第二天,只有夹山一人上山来问法常禅师。法常禅师这时候才说:“亲者不问,问者不亲(意思是接近正确的不来问,来问的恰恰是离正确比较远的)。”

点评:

这是《景德传灯录》中一则关于信念智慧的公案。

夹山和定山所争论的问题,意思上本来就相近,不能说谁对谁错,所以法常禅师才下了个“一亲一疏”的模糊评判。可是夹山非要一个明确的结论。这时候,法常禅师所考虑的就不是谁更接近正确一点的问题了,而是考验谁的自信心更坚定。于是,他设置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考验方法,让他们第二天再来听一个明确的答案。法常禅师心里明白,自信心坚定的就是更接近正确的,自信心不坚定的就是离正确较远一点的。果然,夹山对自己是否更接近正确没有把握,所以第二天就独自来问个究竟。

这则公案的重点不在于夹山和定山的是非对错,而在于法常禅师的信念智慧。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信念指的是正确的信念。当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信念时,自信会使他勇气倍增,勇往直前,直到取得成功;一个正直的人,当他对自己的信念一时拿不准时,自信会使天平倾向正确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