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关于佛经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传统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书籍说秦始皇时,有外国沙门释利防等18人带着佛经到中国来传教,但秦始皇不信佛教,把他们关进牢里。半夜,有金刚打破牢狱把释利防等人救走;有的书籍说西汉成帝时,光禄大夫刘向奉旨校阅朝廷所藏图书,校阅时,发现朝廷的藏书中有佛经。古代常有僧人依据这两条材料证明佛经早就传人中国,但据近代学者的研究,这两条材料只是神话传说,并不可信。现在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佛经最早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国派了一个名叫伊存的使者出使中国。当时佛教大约已经传到大月氏国,反正这个伊存确实是个佛教徒。到了中国后,他向汉朝的博士弟子景卢传授了佛经。据史料记载,最早传入中国的这部佛经名叫《浮屠经》。“浮屠”是梵文buddha的音译,后世也译作“佛陀”,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佛”。所以,所谓《浮屠经》,实际就是《佛经》。这部经主要讲述释迦牟尼的故事,包括释迦牟尼是哪儿的人,父亲叫什么名字,母亲叫什么名字。经中叙述释迦牟尼的母亲因梦见白象而怀孕。说释边牟尼是从他母亲的右胁出生的,一生下来就能走路,向四方各走了七步等等。这些故事在后来传人的佛传故事中非常普遍。《浮屠经》还介绍了释迦牟尼具有许多特殊的体态特征,比如头发象青丝,乳有青毛,指爪如花赤铜,头上有髻等等。这些体态特征在后来传人的佛典中被归结为三十二相(32种比较显著的特点)和八十种好(80种不太显著的特点),是佛的标志。此外经中还讲了一些佛教的基本教理。伊存向景卢传授《浮屠经》时采用的是口授的方式,因为当时印度师徒相授时一般都是口授。但景卢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把这部经笔录下来了。这部佛经后来流传挺广,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抄本,各抄本之间往往互有差异,比如把“沙门”分别写成“桑门”、“伯闻”、“疏问”、“晨门”等等。由于当时中国人对佛教还很不了解,因此有人认为《浮屠经》讲的道理与中国的《老子》差不多,有的人甚至猜测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经过西域,来到印度,教化当地的人士,而“浮屠”不过是老子的学生罢了。这种说法当然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但却成为后世佛教与道教斗争时争论的焦点之一。据有的学者考证,一直到西晋时,这部《浮屠经》好象还在流传,但东晋道安编写的《综理众经目录》中没有著录它,以后的经录中也再未见过它的名字。因此它很可能亡佚于西晋、东晋之交的战乱当中。《浮屠经》是最早传入中国的佛经,也是第一部被译成汉文的佛经。它说明佛经的传播与佛教的传播在中国最初是同步进行的。这部最早的佛经因亡佚而未能流传下来,这是十分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