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阿坝州藏传佛教的传承与弘扬情况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阿坝州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把寺庙建设纳入发展规划、让僧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信教群众正常佛事活动受到保护,藏传佛教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

一、全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阿坝州藏传佛教寺庙占全州寺庙的87%,具有影响大、寺庙多、教派齐、僧尼多、信教群众广的特点。经阿坝州、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藏传佛教寺庙共有253处,其中:宁玛派寺庙90座、格鲁派寺庙71座、苯波教寺庙46座、觉囊派寺庙25座、萨迦派寺庙14座、噶举派寺庙7座。据2008年统计,全州藏传佛教僧尼近16000人,全州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近50万人。州及11个县(除茂县、汶川外)成立了佛教协会。

二、依法管理藏传佛教事务

我州结合阿坝州藏传佛教寺庙的实际,从僧人管理、寺庙管理、佛事活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定了《阿坝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6月正式启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宗教事务条例》立法工作,并经州人大通过、省人大批准,于2010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为建立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依法管理寺庙。一是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对寺庙管理组织换届工作悉心指导、精心组织,一批热心为信教群众服务、办事公道的人员被选进了寺庙管理组织。二是进一步完善寺庙学习、教务、僧尼管理、财务、治安、消防、文物管理和保护、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佛事活动等管理制度。三是根据符合实际、科学规划的原则,逐步推进各活动寺庙编制总体建设规划,实现各寺庙建设规划先行、有规可依的目标。对全州寺庙大型公共建筑安全隐患进行摸底调查和复核工作,投入187万元补助性资金用于维修加固寺庙公共建筑。四是各县动员寺庙和僧尼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了治理寺庙“脏、乱、差”活动,从改变个人卫生习惯入手,逐步推广到搞好僧舍、殿(堂)卫生和整治寺庙周边环境。

[page]

——依法开展佛事活动。一是有序开展常规性佛事活动。每年的默郎节、萨嘎达瓦、雅乃、燃灯节等常规性佛事活动都按时有序开展。二是依法加强大型佛事活动管理。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阿坝州宗教事务条例》规定,维护大型佛事活动正常秩序。成功举行了阿坝格尔登寺燃灯节、冬季辩经活动,茸贡寺600周年庆典和马尔康县温古、恩色、昌列三寺规模较大的转世活佛坐床仪式。三是开展“平安寺庙”、“和谐寺观教堂”创建。2010年若尔盖达扎寺被评为全国首届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依法管理僧尼。一是稳妥开展活佛转世工作,截至2013年6月,共批准9县72座寺庙的86名前世活佛转世。并按照《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已向129名活佛颁发了国家统一的《活佛证》。二是加强僧尼日常管理。国家、省宗教局的安排,全州已完成1.1万余名僧尼《藏传佛教僧人证》的颁发工作,正在制证近4千名,其中活佛1名。

 三、加强佛教协会建设

加强宗教团体建设。按照佛协章程,及时开展州、县佛教协会换届选举工作,把一批宗教代表人士选拔进宗教团体的领导班子。同时,州、县佛协健全教规戒律宣讲团制度和建立“劝诫、告诫”制度,加强对僧尼教规戒律教育,规范僧尼言行。

四、让僧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寺庙是基本社会单位、宗教僧尼是基本群众、寺庙是信教群众的基本活动寺庙”的“三基本”理念,阿坝州把寺庙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藏传佛教寺庙推进“五通三有三覆盖”工程(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通讯,三有:有报刊、有广播电视、有寺庙书屋;三覆盖: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寺庙管理机构成员补助全覆盖),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均衡化,使僧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先后对汶川、理县、茂县、松潘、黑水、九寨沟、小金等七个受灾县的寺庙实施了灾后重建。从2008年起,州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配合省下达的资金,对寺庙公共建筑危房进行维修。现已划拨寺庙危房维修补助资金共计5609.85万元,覆盖全州322座寺庙。

建立寺管会成员专项奖励机制,目前,阿坝州、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作为寺管会主任、副主任及成员的生活补贴;将僧尼全部纳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了部分僧尼“五保”供养,并将孤困僧尼纳入城乡低保实施生活救助。目前,全州15130名宗教教职人员中,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886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的有946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8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3810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有693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3913人。

[page]

五、藏传佛教节日

藏传佛教的各教派,其宗教节日都相同,只是举办的时间和节日活动内容有些差异。藏传佛教节日主要有默郎节、萨嘎达瓦节、雅乃节、燃灯节和苟多尔节。

1.默郎节

默郎节又称“默郎钦莫”,意即祈愿大法会,因在正月举行又称“正月神变大法会”。格鲁派的默郎钦莫在藏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每日有六次集会,整个议程分为三个阶段。大年十三晒佛,大年十四是最庄重、最热闹的一天,要跳神,大年十五由活佛讲经。萨迦派的默郎钦莫在正月初七至正月十八举行。

2.萨嘎达瓦节

“萨嘎达瓦节”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圆寂、成佛的日子。每年藏历四月举行,因藏历四月氐宿出现,故也称氐宿月。阿坝地区举行这一节日一般在藏历四月初一至四月三十举行。(因佛祖诞生、成佛、涅槃都在四月,因此称四月为斋月或净月。所以这个月一般入寺进香、朝拜圣地、作法事、施供养者较多。)

3.雅乃节

雅乃为藏语,意为“坐夏”、“安居”。佛教规定丘比、沙弥僧众,立誓整个夏天居住一处,不越出界外,坐守寺院勤学苦练。

雅乃节是从农历六月十五开始,到八月初三结束,历时49天。(因青藏高原一般在春末夏初时,草木花卉才开始发芽吐绿,虫鸟开始孵化,寺院怕僧人足出山门踩死踏伤无辜的幼小生灵,违犯佛教戒律,所以这期间以戒律约束僧人,禁止外出,在寺院潜心修行。)

4.燃灯节

燃灯节,藏语音译为“安厥”,意为“五供”,也叫“五供节”。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这天,是格鲁派宗师宗喀巴忌辰,从十月二十二这天起,举行7天的纪念活动。

5.苟多尔节

苟多尔节,有的教派在藏历十二月二十四至三十举行(觉囊派);有的在藏历二月十三至二十二举行(苯教);有的在藏历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九举行(格鲁派)。苟多尔节中主要念“岗索”祈祷经,所以又叫祈祷法会。“岗索经”,汉语意为“酬补经”,是酬谢神佛恩惠,弥补祭祀亏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