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藏族人的庄严盛会-晒大佛

晒佛

抬大佛

晒佛节上的藏族同胞们

佛教徒们

晒佛节

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就有一个传统的节日——晒佛节。然而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各藏区这一传统宗教节日的具体日期也不尽相同。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届时,各地寺庙将寺内珍藏的著称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取出,或展示于寺庙附近晒佛台,或山坡,或巨岩的石壁之上。这些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有的还是国家的国宝。展示出来让群众观瞻。观瞻者成千上万。为了让善男信女者观瞻,朝拜佛像,有的寺院还修筑巨大的晒佛会。如拉萨市的布达

拉宫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均有巨大的晒佛台,台面宽阔,可同时悬挂数幅布画和佛像。其中以布达拉宫的晒佛台规模最大。

扎什伦布寺的晒佛节,于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青海省西宁市塔尔寺的晒佛节,于正月十五日于山前展晒狮子吼佛、释迦佛、宗喀巴和金刚萨睡佛像。寺前,临时搭有大帐,供该寺法台暂时办事之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的晒佛节于正月十三日,由该寺总法台率领各昂次代表和在职僧官,到河南宗王府前南山麓举行晒佛仪式。小寺院的晒佛规模较小,一般在寺内举行。如四川省理塘寺每年正月十五在寺内举行,佛像3米左右,晒佛与酥油花灯会同时进行,前往参观者成千上万,十分热闹。

晒佛节是藏族同胞敬佛的日子,那天,藏族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一大早来到当地的寺院准备晒佛。晒佛仪式开始后,首先,藏族男子从寺院的楼阁中,将画着释迦牟尼佛像的红布卷“请”出来,所有的男子虔诚的将佛像扛起来,这时,藏族喇嘛开始吹奏佛乐,人们扛着佛像跟在喇嘛后面,把佛“请”到阳光充足且洁净的山坡上,顺着山坡展开佛像画卷,晒佛节正式开始。在这神圣的时刻,虔诚的藏民跪拜在佛像前,不时地磕头,口诵经文,祈求得到佛祖的佑护,希望家人生活安康。晒佛仪式将持续几个时辰,之后众人将晒过的佛像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扛着佛卷绕寺院转够三圈,然后把它安放到原处。晒佛仪式结束。参加过晒佛仪式的藏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甘南郎木寺晒佛节,又称亮佛节。寺院由大法师率领僧众抬着巨幅彩绣大佛像,到寺院附近山麓固定的晒佛台上展开,而后僧众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万众肃然。其场面庄严宏大,气势非凡。 

所谓佛像也就是大型的唐卡,是每个寺庙的镇寺之宝。唐卡有多种形式,但都会用到很多天然的颜料象绿松石,珊瑚,金子等等。这些可以画在纸上,布上,丝绸,羊毛织物上。颜色常年如新,不褪色。传说晒大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不管那天刮风下雨,只要佛一晒出来马上就会雨过天晴。更有传说,当佛像展开到佛的额头时,第一缕阳光定会照到佛的额头上。

远离城镇的寺院的晒佛日又是一个什么景况呢?藏历年间,记者驱车数百公里,前往远离城镇,隐于大山深处的青海省石藏寺,亲眼目睹了在那里举办的晒大佛活动。

天空刚刚泛出微光,沉寂了仅仅几个小时的寺院便开始了新的一天。早饭后,喇嘛们各司其职,打扫庭院、煮茶烧饭、添香续油、在经堂诵经。其中一部分喇嘛,则在准备今日最隆重的法事活动晒大佛。九时许,信教群众们纷纷向寺院大经堂的后山处集中。坐西朝东的石藏寺,建筑于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处,这座临河谷而建的寺院,距今已经有24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远离城镇,寺院远没有塔尔寺、隆务寺那么富丽堂皇。就如同如今的城市和农村,风格、差距一目了然。晒佛台位于整个寺院中部最上方,足有一亩地见方,四方四正的佛台依斜坡而成。从山对面看,上端部分建筑的墙体如同卷轴,和晒佛台天然的结合,构成了一幅巨型的唐卡坯体。

僧众们心怀虔诚之心聚集在四方佛台前,没有喧闹声,一切都井然有序,祈盼着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终于,开道仪仗队吹奏的号角在天空响起,紧随其后的喇嘛们肩扛巨型长卷佛图,如同一条巨龙缓缓进入人群,所到之处,密集的人群自然开合,双手合十,垂首躬拜,恭迎长卷佛图。身着盛装的喇嘛们聚集晒佛台下方的祭台前,法乐声起,诵经声声。祈祷完结之后,主事人宣布晒佛活动开始。隆重的时刻终于来临,站立在上端佛台高墙上的二十多位喇嘛们,将巨大的佛图由上往下徐徐展放,覆盖在巨型佛图上的金色织锦,在太阳的普照下金光灿灿。

时间很紧凑,大佛展放仅用了不到十分钟。为了不让巨型佛图沾染尘土,聪明的僧人们用粗壮的牛毛绳依地绷起一个线网,佛图顺着网格线铺开。展放完毕,喇嘛们纷纷聚集在佛图的下端,将手中的哈达抛向佛图中,用前额与佛图的边缘相触。喇嘛们离开后,两位身强体健的喇嘛,在两端撑起碗口粗的一根人工织成的绳子,搭起一座们,敬拜的大批群众开始顶礼膜拜,从中顺序通过,使得一年一度的“晒大佛”活动达到高潮。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赤旦多杰解释说:“每年一度的晒大佛有两个目的,首先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其次是为了预防霉变和鼠虫啃咬。”巨型佛图,就是一种特制的大唐卡,做工精细、色泽艳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正是这个原因,晒佛的时间不能过长,以防青藏高原的超强紫外线对画质造成的损害。但是,就是为了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当地的僧侣和老百姓们却需要等候整整一年的时间。看着他们心满意足的神情,我想他们很快就会盼望着下一年度的这个美好时刻了。

唐卡,藏文的音译,实指绘制在锦缎、布帛、纸等材料上的卷轴画。其内容主要反映了藏传佛教中的各位上师、各种教派的本尊、不同变相的佛和千姿百态的菩萨,以及藏族社会的历史、天文地理、藏医藏药、历史人物和吉祥图案等。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和民俗内容,所以唐卡又被称作是了解西藏的“大百科全书”。

西藏,辽阔的高原沐浴在阳光之下,体现出离天最近的民族所具有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如果你亲历过西藏的晒佛节,当看到晒佛节上宽达几十米的大佛唐卡高挂在晒佛台上飞泻直下,山下人头攒动,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法器齐鸣,诵经声响彻云霄,场面蔚为壮观,这虔诚的宗教气氛会不由自主地感染你。而最让你惊叹的是,在晒佛节上展示的巨幅唐卡竟是如此的绚烂而神秘。

西藏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了原始的彩绘陶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揭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公主、唐朝公主联姻,她们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内地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营造工艺、星算历法以及大批工匠,对西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藏绘画艺术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唐卡也在这个时期出现。据记载,松赞干布曾经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忿怒相的吉祥天母。当时的西藏并未形成固定的寺院,早期的藏民族还处于游牧部落形态之中,过着没有定居的生活。唐卡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携带、悬挂,易于收藏,适应于藏族的游牧生活,因而成为西藏宗教艺术的重要载体。

唐卡的质地多种多样,多数是在布画、绢画和纸面上进行彩画,还有许多刺绣、织锦、缂丝和堆绣等织物的唐卡。缂丝工艺始自唐而盛于宋,它大大丰富了图案的表现能力,尤其擅长仿制绘画和书法。在内地盛行缂丝工艺的年代里,此种工艺也被藏族用来制作唐卡,这本身就说明了西藏与内地之间的频繁交往。唐卡随后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区的差弄而裂变,众多流派,图案形式异彩纷呈。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始建于1709年,迄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朝圣者终年不断。拉卜楞寺不仅是藏传佛教著名的高等学府,还是一座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拉卜楞寺的壁画、唐卡及文物都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正月法会是拉卜楞寺一年中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宗教节日。而农历正月十三举行的晒佛法会不仅是庄严盛大的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也是藏族风情的集中展示。每年的晒佛法会都会有的僧俗民众云集,国内外游客接踵而至。拉卜楞寺每年“晒佛节”展晒的,就是巨型唐卡。因唐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丰富,又被称为藏族的“历史画卷”。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展示着其独特的风姿。图为:藏族同胞一年一度晒佛节的隆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