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解密:你所不知道的畲族女神故事

在畲族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畲族长期与汉族杂处,受汉族“重鬼神”的巫文化影响很深。因此,畲族的民间俗神信仰,基本上与当地汉族一样,祭祀多种神灵。畲族供奉的民间俗神很多,除祖先崇拜外,尊崇和祭祀的神祇有大王、元帅、观音、关帝、将军、先师、师爷、仙娘、婆神、洞主、仙公等。

畲族族内女神信仰: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

畲族信仰的民间俗神,首先是族内神祇。女神信仰也是如此,如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等,都是畲族族内女神。

在畲族民俗文化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畲族女性有较高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畲族女性的地位,与凤凰崇拜和三公主信仰有关。畲民视本族女性为凤凰的化身,勤劳善良、聪明美丽的畲族妇女以对本民族的卓越贡献博得同胞的普遍尊敬,从而形成了畲家特有的“崇凤敬女”习俗。作为畲族的女神,三公主没有专属的神庙,畲民对她的尊崇之情,倾注在神话、传说和歌谣之中。在畲民的世俗生活中,多有三公主信仰的印记,如畲族女性的服饰,就是三公主信仰的物化体现。

插花娘又称蓝姑姑,是浙西南畲家人信仰的女神,这位女神是畲族传说中美丽和智慧的化身。相传插花娘原系松阳县靖居乡茅弄村畲族女子蓝春花,因家庭贫穷,给汉族老财家为佣,春花人长得漂亮,老财逼其为妾,春花不从,在松阳与丽水交界的横岚山岗跳崖自尽。姐妹们以山花遮其遗体,后成神,称插花娘。美丽善良的插花娘,与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的艺术形象有着高度的一致,都表现了南方民族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坚强意志。因此,插花娘被畲族称为“畲族阿诗玛”。平时畲民到庙里祭拜,在香炉中插花为香,以示对女神的敬仰和祈求她的赐福。家有危难时前往插花娘庙祝拜,祈求保佑,许以歌礼祭谢。人们不仅在病厄危难时来祭拜插花娘以去病消灾,更将插花娘作为掌管畲民婚姻和家庭的女神,顶礼膜拜。

畲、汉民族共同信仰的女神:陈靖姑、马仙、汤夫人

陈靖姑是福建女神。陈靖姑,亦称陈十四,畲族称临水夫人,又称临水奶或夫人奶,浙江畲族称陈夫人。相传陈靖姑临终时,发誓死后化为神,也要解救世上妇女难产之苦。临水夫人死后成神,相传她的灵异能斩白蛇、杀长坑鬼、收伏猴精为旱灾祈雨等。临水夫人北宋间受到供奉,庙宇设在福建古田县临水乡,名“顺懿庙”。由于神系女性,被民间认为是专司生育之神。随着时代的变迁,世俗人们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对临水夫人的功能与职能不断进行整合或转化。到了清代,在以福州方言为主的闽东、闽北两大区域以至浙江南部的温州、丽水一带,临水夫人俨然成了母亲神,专管扶胎育婴、佑护妇女儿童之职责。其信徒也渐以妇女为主,然临水夫人的神职内涵也有了衍扩,“既有为妇孺消灾解厄的专职,又有添花增寿、祈求合家平安的新职能。”在温州和丽水,有的畲民家堂上还写着“奉祀陈、林、李三位太后元君神位”的红纸,下摆香炉。

马仙信仰是浙西南古老的地方神信仰,信仰文化圈遍及丽水、温州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云和畲乡流传马仙的传说,马仙是因孝而成仙,乡人祭祀马仙也是因为“孝”的缘故。马仙信仰的源头在浙南,宋代已传入福建。马仙从一个纯朴善良的孝妇,被社会尤其是士人关注、传扬、充实和改造后成为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多功能神灵,至今不惟在浙南民间依然保持旺盛的香火,在闽东的柘荣县,马仙已成为百姓心中的至神。近年来,柘荣十三境“迎马仙”仪式已成为民间信仰仪俗和文化节相结合的大型文化活动。马仙信仰之外,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畲族还有汤夫人信仰。《浙江景宁县敕木山畲民调查记》载:“敕木山还有对本地一个女神汤氏的崇拜。这种崇拜是畲民从汉族那里接受过来的,而且开始于畲民在此定居之前。敕木山的蓝村长家就注意照管汤氏的庙。此外还给汤氏在敕木山山顶上建立了一块纪念碑。”景宁畲族的汤夫人信仰,不仅是畲汉文化互动的范例,更是女神信仰的“拿来主义”,是畲族民间信仰方面的文化创新。

女神信仰滋养畲族艺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畲族女神信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畲族民间信仰以本民族始祖、远祖及族内的传说人物作为核心。道教文化更是畲族民俗信仰中几乎无所不在的角色。畲族的巫师自认为他们不仅有闾山之法,还兼得茅山之术。在畲族女神信仰中,有其共性的共同信仰,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省际之间。此外,神灵从福建到浙江的区域流动,以及汉族到畲族的民族间互动与影响表现得尤为突出。

研究畲族女神信仰,归根结底是为了畲族文化的生存、保护乃至繁荣,因而有利于畲族文化生存与文化保护;围绕女神信仰,闽浙畲族创作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和歌谣,至今,女神信仰还在滋养畲族艺术;女神信仰也有利于对先进文化的采借与自身文化重构。

作者:邱国珍(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