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热闹的开斋节 开斋有哪些习俗?

介绍: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在新疆一带称“肉孜·爱提”,所以又叫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即减食的意思。

时间:伊斯兰教历9月底。

活动:每逢封斋(斋戒)期间,穆斯林(回教徒)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以后,至太阳西下,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渴,滴水不饮,粒米不沾,平日抽烟的人也要暂时戒烟。此外,还要求穆斯林们在斋月里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守斋。整个斋月的气氛是肃穆庄重的。到了晚上,当守斋结束时,情况就根本不同了,人们可以饮食、谈笑风生,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这样的生活连续一个月。

开斋节的习俗: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矿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后相沿成俗。

节日的凌晨,人们聚集在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

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糖果、点心等,人们身着民族服装,攘攘,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贺,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来游玩,各种娱乐场所同时开放。在南疆还有说评书的,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节前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向穷人发放“开斋捐”,粉刷房屋,打扫院落,井把清真寺装饰一新。同时准备节日食品,炸油香、馓子、宰羊宰鸡等。

炸油香,是所有十二个节日的必做工作,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的独特风俗,笔者个人认为,起源于祭献遗风:油烟香味祭献了亡人。

节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净身,身着盛装,或手待经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之后,先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萨拉姆”。会礼结束,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扫墓,或各家各户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红,整墓培土,随后分头前往各亲友家拜节,互赠油香、馓子等各种炸果,表示祝贺。

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全家吃“粉汤”。

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典故:相传古时候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人们就躲在深山密林中,白天不生火,月亮出来后才开始做饭吃。历代沿袭,成为习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每逢开斋节,政府规定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职工放假一天。上海穆斯林在节日那天都要沐浴,穿上节日盛装,到各清真寺参加会礼,庆祝"斋功"胜利完成。各国在上海的穆斯林,港、澳、台穆斯林同胞也到清真寺和上海穆斯林一起共庆开斋节,互道节日平安,馈赠礼品。各个清真寺也都打扫一新,准备鲜美的牛羊肉汤和油香、糕点、水果等食品,款待聚会的穆斯林。会礼之前,穆斯林要向清真寺交纳开斋捐",(俗称麦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