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塞节大会——展示佛教文化的舞台
近日,第7届联合国国际卫塞节世界佛教大会在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举办,大会主题是“以佛教的视角看全球复苏”。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位佛教徒、学者、政治领袖代表及四众弟子参加了本届卫塞节大会。中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文艺代表团为卫塞节献上了精彩演出。
卫塞节大会期间,各国与会者围绕“佛教生态学与全球复苏”、“精神健康与全球复苏”等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佛教资源促进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复苏。在大会闭幕式上,佛教领袖们共同为世界和平祈祷并签署了“曼谷宣言”,宣布佛教界日后将继续从道德伦理、生态、禅修等多个方面为全球和平作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本届卫塞节大会举办期正值泰国红衫军政变,出于安全考虑,许多代表团没能如期出席大会,但会议进程并没有受到影响。正如台湾华梵大学朱建明校长所言,当今国际政局还未趋于平稳发展的形势,让“佛教与全球复苏”的主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卫塞(vesak)是斯里兰卡僧伽罗语,源于巴利文visakha一词。卫塞节就是纪念佛陀出生、成道、涅槃的日子。
2000多年前,古印度释迦族的净饭王之太子悉达多,惊觉人生无常,更有生老病死之苦,所以决定抛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选择出家修行。悉达多太子29岁出家,35岁成道,经过6年苦行,终于证悟了宇宙万事万物缘起缘灭的真相。有一句赞语流传:“佛陀诞生蓝毗尼园,月在卫塞圆;佛陀成道菩提伽,月在卫塞圆;佛陀涅槃古希那罗,月在卫塞圆,三期同一庆,慈光普天照。”。正是由于这3个重要的日子,都落在5月的月圆之日,所以佛教徒便把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定为卫塞节,庆祝佛陀的出生、成道和涅槃。
卫塞节又被称为佛陀日或花节。传说,佛陀在蓝毗尼花园诞生时,天上散下许多香花,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及涅槃时,天上也散下了香花。为此,每年庆祝卫塞节时,佛教徒常常会在佛像前供奉香花,以表示对佛陀的感恩和敬仰。
卫塞节对佛教徒来说,意义深长,它教导佛教徒要“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道理。在南传佛教国家,每年都会举行非常隆重而且多元化的卫塞节庆祝活动,除了诵经、浴佛、布施、供养外,还会有放生、点灯、游行等内容,许多社会团体也会在这一天去寺院里参加宗教仪式。现今,许多以汉传佛教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重视卫塞节。新加坡很多年前就把卫塞节规定为公共假期,2009年更是为卫塞节举办了千人大法会。今年,我国台湾也把卫塞节定为公共假期。佛教徒们普遍认为,庆祝卫塞节不仅可以发扬佛陀的慈悲之心,使人离恶向善、净化身心,同时也是佛教界向社会呈现佛教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绝佳机会。
联合国国际卫塞节世界佛教大会自2004年5月25至28日在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以来,经过世界佛教徒的共同努力,其影响不断扩大。如今,它不仅是让各国佛教领袖、佛教徒得以向世界介绍本国佛教发展的平台,而且也是各国佛教徒从佛教的角度为解决国际冲突、促进全球和谐发展出谋划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