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山西行·早期建筑图片整理第一弹——唐孑双璧

“佛告金刚密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弟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唐代为我国中央集权君主制社会的高峰时期,留下了众多文化艺术珍品,也寄托了国人无尽的追思。而在建筑上,唐代更是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至成熟定型的阶段——或套用梁先生定义,“豪劲时期”至“醇和时期”,代表了极高的工程、艺术成就。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横跨中晚唐短短不到100年间的寥寥数座而已,其中就包括了五台地区的唐构双璧:“最大”的佛光寺东大殿与“最早”的南禅寺大殿。本次山西之行因行程安排关系,只有幸瞻仰了四唐构中的此二尊,下面是关于两座唐构的部分图片整理。(施工完前请勿插楼)一. 佛光寺东大殿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北6公里的佛光山,传建于北魏孝文帝间,隋唐时已为五台名刹,“基殿横空,等级相次”。唐会昌五年灭法,佛寺“荒顿”,及大中元年,沙门愿诚奏请修灵山圣迹,唐宣宗“特许修营佛光一寺”,愿诚主持重建大佛殿,并有“敕河东节度使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涓”护持,“上都女弟子宁公遇”送供,“故右军中尉王守澄”“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助造。工程大中三年(849)始,大中十一年(857)毕,成为今日所见之佛光寺东大殿。大殿座东面西,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四阿殿身,地盘合宋制金厢斗底槽;明次间各17尺合5米,尽间及进深一间各14.8尺合4.4米,殿内存有完整唐塑佛像群(包括供养人及住持沙门)及明塑500罗汉(余291)。东大殿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道路交通不便,且近期山西各处各种修路,自驾前往者需留意;其他游客可乘公交车至豆村镇,再顺当地人指示步行数公里前往。东大殿坐落在一拦山腰而修的高台之上,立面拍摄不便;台座梯级甚陡。中五间施板门,皆为晚唐遗构(明代曾有拆解重装)。尽间开直棂窗。大殿柱头双抄重昂七铺作,一分合营造尺0.7寸,比宋制一等材相对高出一~两级。扶壁用令栱上施多重素枋,补间于第一重素枋上出双抄令栱,为辽五代及宋初北方常做法。转角做法。二跳跳头施鸳鸯交手重拱,转过转角后跳出支承替木;用由昂,上承宝瓶及老角梁。角部做法奇特,除生头木外,别施斜木一组,内起于生头木根部,外搭在老角梁上,与老角梁上皮平。檐椽为原材,前端却被卷杀为方形,老角梁短于檐椽,上叠子角梁。综合来看,转角之角梁,布椽应经过较为激烈之改造。“佛光阵容禅寺”匾额,明正统三年重修工程完毕时立;万历十五年(尼玛好年份),天皇敕赐“真容古刹”。可见大殿柱头栌斗仅突出墙面部分作卷杀,墙内部分为方木原型,本应被栱眼壁粉刷遮蔽,唯转角栌斗完全卷杀。柱头双抄重昂,二跳上施重拱扶罗汉枋,令栱外出翼形耍头。大殿单横栱一律等长,无瓜栱,令栱之分。前檐补间铺作批竹耍头,一跳跳头作云栱;华栱皆作单材。《法式》中柱头铺作足材华栱,补间铺作单材华栱之制,溯源至少可以至此。大殿地栿,门槛及立颊,亦为晚唐原构。门槛及立颊空心、以版合成,做法奇特。可见大殿前檐莲瓣柱础雕饰精美。大殿前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