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门簪?门簪的意趣在哪里?
山陕甘会馆关帝庙门上的门簪。
三眼井街老建筑上的门簪。
三眼井街老建筑上的门簪。
簪,在《辞海》中有4种解释。一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坠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二是插戴。辛弃疾《祝英台近》词:“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服期,才簪又重数。”三是连缀。《礼仪士丧礼》:“簪裳于衣。”四是聚集。王十朋《蓬莱阁赋》:“簪盍良朋,把酒论文。”在这里,我要用第一种解释,即门头或门框上的装饰,也就是门簪。
在古代建筑中,门是脸面、是威望。因此,关于门的装饰古人格外用心。门簪就是古人对门装饰用心的一种表现。门簪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固定门的一种销子。只是后来,这种销子的意义大大小于它的装饰意义。
[page]
门簪从原始意义上讲,是来固定门框上供门转动用的连楹的。连楹就是门框上槛背面的一条横木,这条横木略长于门框上槛,两头各开有一个圆形孔洞,大小正好承纳门扇的上轴。连楹木依靠几根木栓和门框的上槛相连而固定,木栓的形式像钉子一样,一端是大木栓头,另一端成扁平状,插入上槛和连楹木的卯孔中,再用一根小木钉加以固定。这木栓头即露在门外的上槛上,依据门的大小和连楹木的长短而决定用两只或四只。这个木栓头起的作用与所处位置正好在大门的头顶上,与妇女头发上的发簪相似,所以称为门簪。与门簪对应的,固定门扇下面转轴的叫门枕石。
门框在古建筑中因为窄小,没有门扇装饰的华丽。但是,因为门框和门扇都是一个系统,所以古人对门框的装饰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对位置显要的门簪的装饰。门簪在外形上多种多样,有四方形、六棱柱形、八棱柱形,还有圆柱形。门簪上的花饰也多种多样,比如各种花卉、花果、文字等。最常见的就是花卉和文字。当然,个别时候也有把整个门簪雕刻成一种瑞兽的。相比较而言,动物形门簪没有花卉、文字门簪圆润和温暖。
在我寻访古建筑的这些年,时常在门楼上见到门簪,但大多因不能承受时光之重而朽掉。比较完好、能看出色彩和性格的有两处。一处是三眼井街19号门楼上的门簪;一处是山陕甘会馆关帝庙上的门簪。三眼井街19号门楼上的门簪是民巷里门簪的代表,山陕甘会馆关帝庙上的门簪则是寺庙门簪的代表。三眼井街19号门楼上的门簪为圆形蜕变出的八棱柱形。柱体为黑红色,簪面为粉红色,门簪高度约为10厘米。从门簪正面仔细观察,簪头似乎曾有雕花或文字贴面,估计因年代久远而脱落。山陕甘会馆关帝庙上的门簪也为4个,簪体为六棱柱形,簪面为“吉祥如意”四个金色篆书大字,周围嵌金边,与下面抱鼓门枕石组成一幅和谐、庄重、典雅的画面。我比较喜欢三眼井街这种被风雨剥蚀过的门簪,虽然它颜色暗红甚至有些许的垢黑色,但它自然生动,充满无限的民间意趣和张力,让人怜爱无比。
门簪在民间传统建筑中属一个小小的细枝末节,因为它体积小、质量轻很容易让人忽略。但是,由于古人做事精细,又善于以小促大,所以他们从门簪这个点入手,由点入面,由面而生光辉。甚至每到一处门前,你可以不看门楣、不看门当,而专门看门簪,因为门簪太耀眼了。在我的感觉中,那小小的门簪就是一家户主的眼波,明媚、温暖、和谐与否,从门簪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由此,我突然想到了门簪的别称:户对。古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门当户对”其实就是指门枕石和门簪。据说,古代人特别看重门簪,甚至以门簪的多少来判定户主的身份和地位。古代精明的媒婆在给人提亲时甚至专门看这家门框上有几个门簪、那家门框上有几个门簪,如果男女双方家庭门簪数目一样多,那就是“门当户对”,如果不一样多,那就是门不当、户不对。
其实,门簪的真正意义原本是表现房子主人的人文精神,只是后来人们把这种人文精神物质化了。由此可见,小小的门簪里蕴藏多少意趣。(来源:开封日报)
- 上一篇:【旅游小知识】宫、殿、楼阁等建筑的区别
- 下一篇:中国古建灵魂:斗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