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

殿

宫廷和寺院里的主要建筑。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等。然而,古代却不如此。说文:「堂,殿也。」高大的堂屋即为殿。先秦时叫堂不叫殿,汉代连百姓的堂也叫殿。后演变为专指帝王、圣人受朝治事或供奉神佛的处所。

宮室主要建筑物之一。用于举行典礼、接见宾客和日常生活起居,而不用于寝卧。它位于宫室群体建筑前部中央,坐北朝南。堂前无门而有两根楹柱;堂的東西两壁的墙叫序,序外建有前、后小房间,前为东堂(東厢)和西堂(西廂),后为东夹(东阁)和西夾(西阁);堂的后部有墙,把堂與室、房隔开,室房有户(即门)與堂相通;因堂坐落于高台之上,故堂前有东、西两阶堂的这种格局,从春秋到汉代一直无大的改变。

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据说文:「楼,重屋也。」先秦时无楼,战国晚期出先楼房,汉代始有供人居住的楼房。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說。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楼:古代重屋——二层以上的房子叫楼,还有一层意思——狭而修曲曰楼,即进深不是很大,有曲折又比较高的房子叫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楼这类建筑。

用来凭高眺远、游憩、供佛、藏书的建筑物。四周设扇或栏杆回廊,通常为两层或多层。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宁波著名明代藏书楼天一阁等。但在汉代以前,阁仅是堂两侧。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有用来供养巨型佛像。

古为设在道路旁的公房,供游客停宿。今与榭大致相同,故「亭榭」常为一词使用。亭:是憩息赏景的建筑,也是园中的一景,大小不一,式样众多。通常有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扇面亭等形式,其屋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类。

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榭:它的突出特点是建於水边,架临水上。结构轻巧、立面敞,跨水部分由立於水中的石构梁柱支撑。它的主要作用是点饰水岸和观赏水景。

轩:古代叫有窗的长廊为轩,是空敞居高的意思。

廊:是园林中的突出建筑。它不仅是连接建筑之间的有顶建筑,而且是划分空间,组成景区的重要手段,同時它本身又成为园中之景。一般廊上都有彩画。组成景区的重要手段,同时它本身又成为园中之景。一般廊上都有彩画。

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桥: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墙:园林的围墙,用於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云墙呈波浪形,以瓦压饰。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有装饰。

故宫北海九龙壁龙壁是北海公园景。有九条虎虎生威的蛟龙浮雕,424块琉璃砖砌成。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古建筑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