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连遭破坏 遗产之痛何时不再上演?
中新网6月20日电(宋宇晟)近来,国内频频爆出文物受损事件,从武当山“最强到此一游”到北大花神庙变“许愿墙”,从民国建筑金陵台、妙高台被“强拆”到五座先秦古墓被毁。文物古迹被损毁之事层出不穷,究竟是国人素质有待提升,还是政府相关机构监管不力?而我们又能从那些已遭到破坏的文物遗迹中,得到什么启示?
“到此一游”常出现
5月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被刻“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刚刚淡出公众视野,6月,武当山又现“到此一游”,上刻一家六口人姓名,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强到此一游”。事后,涂鸦者写下《道歉信》,并表示希望大家原谅。
紧接着,又有媒体曝出北京大学古迹花神庙变成高考“许愿墙”。北大方面回应将加强对文物古迹管理,并呼吁广大游客提高自身素质。
公众如果对不文明行为没有正确认识,自然会在游览时做出很多不文明的行为。针对经常出现在景区古迹的“到此一游”,学者乔新生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这是源于不成熟的旅游心态;《西安晚报》则认为有附庸风雅之嫌。武当山涂鸦者在《道歉信》中说自己文化低,不知道在景区写字是不文明。
种种说法背后都传达着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部分民众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文明意识”的公众非但未能做到自觉保护景区和文物古迹,更在对景区、古迹不自觉中加以破坏。
文物古迹频受损
“到此一游”事件尚未平息,广州又接连曝出古迹受损事件。6月11日凌晨,广州民国建筑深夜被强拆,引起了广州乃至全国文保界的激烈回响。
事件发生后,广州市规划局对此事表达“强烈的谴责”。但有媒体评论质疑:政府先卖地后谴责,相关部门有“迟作为”之嫌。
18日,广州市政府成立相关调查小组,称10个工作日内将出调查结果,对于涉事者绝不姑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15日,广州考古人员发现昨天还在发掘的五座古墓因地铁施工被毁。事发后,施工的中铁二局称只负责施工,并征得了考古所的口头同意;广州文物考古所方面则表示否认。
目前,广州地铁施工都已经停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也派人在现场看守。和之前民国建筑被强拆事件一样,广州政府也成立了调查小组,承诺10个工作日将出调查报告。
如何让文物古迹之痛不再上演?
在武当山“到此一游”与北大高考“许愿”被媒体曝光后,不少评论指出,中国游客素质亟待提高。但广州接连发生的毁坏古迹事件让全社会又不得不深入思考:作为文物古迹的管理方,地方政府是否也要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负起一定责任?
在“强拆”民国建筑一事中,开发商所拆除的这两处民国建筑,确实既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也未被认定为历史建筑。缺少“合法身份”,成为这些民国古建筑未纳入保护范围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这本应可以它们的“护身符”。然而据新华社报道,去年12月广州市规划局才对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建筑进行摸查,目前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仍在审核阶段。
另一方面,保护文物虽有立法,但破坏文物犯罪成本低廉,也成为文物屡遭毁坏的重要原因。按照今年5月通过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文物建筑的破坏最高罚款也不过是50万。对于个别不文明的游客来说,监管和追责成本过于高昂,而对于开发商来说,拖延工期所造成的巨大成本远高于这50万元。这就直接造成破坏文物犯罪成本低廉,未形成有效地威慑。
景区和文物作为瑰丽的文明遗产,既属于国家,也属于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每一个人。作为公民,个人的道德素质无疑是保护景区文物的重要因素,是每个游客应自觉做到的。而作为政府,则在善尽教化之责外,更应用好手中的权力,通过各种形式对文物保护做出明确、可行的规定,既可规范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又可让利欲熏心者让破坏文物古迹的作为,成为不可能。
- 上一篇:北京角楼布局 北京有哪些角楼?
- 下一篇:平安时刻与故宫相伴化作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