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济南藏家讲述“老物件儿”别样魅力 古建筑构件你不知道的美

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她有历史、有故事,散发出沧桑感,同时又是文明传承载体,流露出文化艺术气息。作为建筑骨架,如今,古建筑构件成为很多人收藏的目标,这些承载着历史和艺术的“老物件”,身上充满着别样的魅力。“牛腿”是古人炫富的标志在众多收藏者中,刘强是其中一位。他对古建筑构件的特殊爱好,与其工作不无关系。刘强是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同时还是学校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多年的工作经历及研究方向,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这些老物件,不经意间做到了工作及兴趣爱好的高度融合。借助去苏皖出差的机会,刘强也顺便去淘淘宝,并得到了一些精品。说起江南老宅,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精致的雕梁画栋,而其中最精细考究的部分当属“牛腿”了。据刘强介绍,所谓“牛腿”,其实是古玩界一种叫法,“牛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安置在梁与柱交点的角落,形状如直角三角形,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在北方也被称为“马腿”。

“牛腿”最初仅仅是一根支撑斜木的木杆,不过因其处于门檐梁柱间的最佳部位,最能呈现立体艺术的雕饰之美,因此从明代开始,其雕饰作用大大超过实用性,“一般来讲,在房子上雕刻‘牛腿’的,必定是古代富贵人家,就像现代人注重客厅装修一样,古人也在‘牛腿’上下了大功夫。”刘强客厅里放置了一块“牛腿”,上有浮雕狮子绣球,非常精美,“牛腿”对手法技艺和艺术性要求很高,选材极为讲究,多以檀、楠、银杏、香梓等木材为原料,用整块木头雕成。流传下来的作品雕工大多比较精美,刀法纯熟流畅,雕刻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木雕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画面设计与传统中国画白描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精美雕刻显示匠人超凡功力除了“牛腿”这种大型木质构件,一对民国时期的“鱼化龙”雀替吸引了记者目光。雀替跟牛腿作用相似,位于梁枋与立柱连接处,起到连接稳固作用。

这对“鱼化龙”雀替雕刻工艺精湛,犹如活物。据介绍,“鱼化龙”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亦名“鱼龙变化”,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鱼化为龙,古喻金榜题名。建筑构件中,精美雕刻是一大特色。据刘强介绍,古建筑雕刻技法有深浅浮雕、镂雕、圆雕等,且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祥瑞动物以及人物题材。常见的动物以龙、凤、狮子、大象、梅花鹿、麒麟、牛、马等为代表,杂以花草,以传统吉祥图案来表现寓意。而人物题材表现内容更为丰富,常见的一般以“福禄寿”“和合二仙”“八仙过海”“渔樵耕读”“刘海戏金蟾”“魁星点斗”“天兵神将”为内容。刘强收藏的清代扇形柁墩和清末民初的梁枋卧狮,柁墩上群马栩栩如生,而卧狮则活灵活现,“威严的狮子,为百兽之王,民间有镇宅驱邪的说法;而马则是尊贵、祥瑞的象征。”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古建筑构件越来越受到收藏者喜爱,不少场所喜欢用古建筑构件装修,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也用古建筑构件进行家庭装饰,突出古香古色。古建筑构件,既可作为艺术品收藏,又提高了生活品位和档次,为现代生活增添了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