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承载民族精神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大力普及文化艺术知识,促进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的大型系列讲座——“大众文艺讲堂”,于3月15日在山东省图书馆正式拉开序幕,整个活动将持续2014年全年。系列讲座初步分为戏剧艺术、文学艺术、影视艺术、书画摄影艺术、音乐舞蹈艺术、民间艺术6大版块,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主讲。从本期始,本报开设“文艺讲堂”栏目,摘编“大众文艺讲堂”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作为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以汉字作为书写对象的艺术,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方式,是艺术家修为、素养和境界的综合表达,更凝聚着我国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民族审美意识。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书法对文化的传承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接受。像以人为本、中庸之道、刚柔相济、上贵重和等中华文化精神特质,书法完全能够体现。
书法离不开文字,二者相伴相生。作为当今世界使用面最广、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汉字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汉字不仅在使用上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同时一直以特有的艺术情趣著称,从古代甲骨文走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
人们对书法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就是拿着毛笔写汉字,写出一定的形式和体式,在写的过程当中顶多再拿一本字帖来临摹。这种理解本身没有错,因为书法的基本语言需要人们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达到一种约定俗成的美的要求。但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书法除了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有精神和文化方面的考量。
从书法技术层面来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笔法、字法和章法。首先应该明确,“书无定法”,不管书体如何变化,只是用笔的方法不一样,用笔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第二,书法家们总是以艺术的眼光从实用书写中发现审美的因素,不断总结美的法则和规律,才有了最后的书法艺术。所以,书法艺术就是书法家力求实现自己审美理想的文字的书写技巧和法则。
书法艺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它的生命是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滋养起来的民族之魂,是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所造就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因此欣赏书法艺术,审美判断的标准一定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大背景的,以中国人的价值观为依据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某一件书法艺术作品相对比较准确的坐标,才能判断出书法艺术的高低和雅俗,更好地把握、理解书法艺术的全部。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一定是和人结合起来的。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字的表面形态,更要透过字里行间每一个字的形式载体,去体会作者在书写时的状态、感觉、气质和优雅。从传统的经典作品中学习书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尽管审美随时代而变化,但文化孕育的精神因子却不会变。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运笔中,传承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闪亮最有文化价值的东西。
- 上一篇:西安油画 正在崛起
- 下一篇:回顾中国油画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