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种工艺品 景泰蓝介绍
在以前,茶叶和瓷器是中国两大主要的出口产品,尤其是瓷器的往来贸易,通过陆路丝绸之路,或是海上贸易港口,源源不断的瓷器被运往国外,让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的同时,更是对中国手工艺人高超手艺的赞叹。瓷器的英文china与现在中国的英文China只差大小写,这足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盛誉。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的景泰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在熠熠发光着。
景泰蓝又被称做“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它是以紫铜为胎,然后用细扁铜丝作线条,在“紫铜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在花纹内,最后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景泰蓝是完全由手工制成,制作过程十分精细,制作工序也是十分繁多。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珐琅等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景泰蓝起源于元朝时(公元1271~1368年)的大都城(今北京市),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为主,所以被称为“景泰蓝”。现在的景泰蓝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保留使用着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仅仅是颜色而已。
关于景泰蓝还有一个说法: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景泰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极费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景泰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瓷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非像以前设官置厂视为例务,所以之后出品极少,终明代一世,都没能复兴。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品类多,质量佳,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现今虽有康雍的器物出现,然而细细考究竟与乾隆所制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也是乾隆时期所制,刻康雍年款,但却不是康雍时期制作的。
总体上来说,明代的景泰蓝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刻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
旧时的景泰蓝制品专供皇室贵族享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工艺上更趋成熟。目前的品种主要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三类。并且现在景泰蓝多为陈设品居多,不做实用品,因此工艺提高的同时,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了。
景泰蓝造型优美,图案华丽,色彩鲜艳,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006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泰蓝(珐琅)不愧为北京工艺品四大名旦之一,燕京八绝之首。
小结:景泰蓝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绚烂的色彩以及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国内外,在中国传统工艺品历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现今,景泰蓝不仅是作为艺术欣赏的工艺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它的光辉历史以及传统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