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古代毛笔什么样?

汉代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纸的出现,毛笔的制作已有很大的改进。笔头已不仅用兔毛、羊毛,而且还将狼毛、鹿毛、狸毛混合使用,也就是说出现了“兼毫”笔。1957年和1972年甘肃武威先后两次出土过刻有笔工姓名的汉代毛笔,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刻名毛笔。东汉人蔡邕著有《笔赋》,对毛笔的选料制作、性能均有较详的记载。汉代时有一种“簪白笔”,是一种笔管长约20厘米的毛笔,笔尾都削成尖形,并髹之以漆。汉代有“簪白笔”之制,当时的文人也喜欢这种毛笔,把这种未蘸过墨的“白笔”插在发髻或者帽子上当簪子使用。

魏晋时期,簪笔之制不行,笔杆逐渐变短,既为握笔书写方便,也可以节约原材料。此时,魏国人韦诞以制笔和制墨闻名于世,所制之笔,人称“韦诞笔”,著有《笔经》一卷问世。

隋唐时代,文房用品的制作进入繁荣期。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所制宣笔,在选材、制作、性能上都超过前代。因唐代以前使用矮型家具,书画家席地而坐,悬腕运笔,故而多喜用坚挺之笔头,硬毫笔因此受到书画家们的重视。宣州制笔世家诸葛氏所制硬笔毫,多用紫兔毫,笔头短而硬,为时人所贵,又名“诸葛笔”。

据史书记载,唐代朝廷用笔多为宣州贡品。现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中国之唐笔,有斑竹管,有斑竹管镶象牙,也有全管象牙镂碧色之管。这说明唐代毛笔的丰富多彩,工料精致。由于唐笔的锋短,过于刚硬,故蓄墨少而易干枯,于是后来又生产出一种锋长精柔的毛笔,宜于书写笔画流畅的字体。故有人说,长锋笔的出现带来了唐宋时期纵横洒脱的书法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