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国内金融资本染指艺术品市场

成交率近80%,比往年同期增长近30%――对于这样的拍卖结果,上海崇源拍卖有限公司总裁季崇建感到很满意。7月底,在举行春拍之前,上海崇源与北京银行牵手,对其私人理财客户进行专门讲座,并提供艺术品投资咨询服务。“尽管现在拍卖的交尾事宜正在进行中,我们难以对客户的身份做更为详细的统计。但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在这场拍卖中,许多新的、对竞拍感兴趣的收藏爱好者,极有可能是北京银行的私人理财客户。他们的参与,或许正是提升春拍成交率的原因之一。”“当艺术品市场与金融资本相链接的时候,这个市场就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蜕变,变得更加的产业化和利益化。”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王纳新认为,“艺术品投资基金在海外已经非常成熟,但在中国仍处于萌芽阶段。关注它的人群会逐渐从富人阶层延伸到中产阶层,前景十分广阔。”

金融机构及银行正在大张旗鼓的涉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上个月,国内首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艺术品资产包《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完成发售。艺术品“权益拆分”模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老百姓可以如同投资股票一样投资艺术品。一个艺术资产包分成若干份,投资者可以通过认购拆分的份数,来获得该物品的部分所有权和部分收益。

同日,兴业银行、联合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及德美艺嘉联合打造的德美艺嘉艺术基金正式成立,并面向全球发行艺术投资理财产品。同月,建设银行与保利文化合作,推出“盛世宝藏2号保利艺术品投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6.5%。而民生银行在今年年初面向私人银行客户推出的“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则是募集资金按照一定比例标准投资于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的古代书画作品。

金融机构使出浑身解数挤入“艺术圈”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2003年后因当代艺术的井喷而备受关注,并逐渐在国际艺术品交易舞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金融机构的参与却显得姗姗来迟。那是因为中国银监会早已对银行立下‘不得进行艺术品交易’的约束条款。这条禁令一直到2007年民生银行争取到银监会发放的第一个艺术基金牌照时才被‘破冰’,这也是国内金融资本开始涉入艺术品市场的开始。”曾任民生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现任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何炬星说。

随后,金融机构开始各使解数渗入艺术品市场。招商银行从2年前便推出私人银行艺术鉴赏计划,使投资者可享受招商银行推荐的当代艺术品的免费鉴赏。鉴赏期满后,如该艺术品升值,客户仍可按原先的价格购买该作品。“现在招商银行还在计划有关艺术品投资理财的产品。以前我们与一些国际拍卖行合作,对VIP客户或者私人理财大客户进行预展,为这些客户提供艺术品投资或收藏的建议。”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王菁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信银行在艺术顾问的指导下,逐步开展了艺术品鉴赏、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投资三个领域的有关服务,艺术品的投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艺术品投资方面,我们也曾经研发过相关产品,但其中涉及到过多复杂的问题,因而目前只限于对客户提供的咨询建议。”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张秋林表示,该银行还将与国际拍卖行合作,为其私人理财客户提供VIP预展和讲座。

为艺术收藏者提供抵押贷款,曾经是国内限制投资者购买艺术品的瓶颈。而这块坚冰也随着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与工商银行福州分行在福州联合推出的“艺术品免息分期付款”业务打破。在该分期付款业务中,投资者在获得工商银行牡丹贷记卡后,可在省民间艺术馆内分期按揭购买艺术品。10万元或以下的艺术品,分期最少3个月,最长可达24个月。

但这些举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相比国外专业的艺术银行,或者国外各大银行推出的艺术理财服务,这些举措显然只停留在起步阶段。在崇源拍卖总裁季崇建看来,“我国各大银行在艺术领域刚刚起步,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停留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相关沙龙、讲座、展览、咨询服务等基本层次上。而更深层次的艺术服务,例如艺术品财产鉴定和财产估值等,国内银行还无法展开。”

“例如,瑞士银行能够长期为高端客户提供艺术投资信息研究、鉴价、保全、运输建议、代买代卖、收藏策略、遗产规划、维修监督等各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花旗银行、JP摩根、德意志银行在艺术投资和理财方面也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这种全方位的艺术银行综合理财服务,必须由一支专业的艺术银行团队才能完成。”季崇建表示。金融之剑的双刃面

由银行与艺术基金领先的金融机构大张旗鼓的涉入艺术品收藏界之后,整个艺术品收藏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它为这个市场带入了资金,刺激产生了的新的收藏群体,而另一方面,它又给这个市场增加了不稳定性。

“艺术收藏者这个群体,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3年前,参与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藏家是一个不太大的圈子。谁在哪场哪件拍品上举了牌,竞了价,藏家们大都彼此心知肚明。如今在拍卖场上举牌竞拍的生面孔越来越多,他们很有可能只是艺术品投资人,或者投资人的托拍者,而不是真正的收藏家。”袁姓台湾收藏家认为,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金融机构的参与是面双刃剑。它可能带来大体量的资金流入,使得本土艺术品价格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登上强势地位,但它也有可能带来更多的艺术品投资人,而非真正的收藏家。这些以投机为目的的艺术投资机构及个人,是艺术品市场泛起泡沫,走向不稳定局面的主因。

“和国内情况不同的是,国外艺术银行或者各大银行的艺术投资部门,很少发行艺术理财产品,而这在国内却十分盛行。”活跃在中国内地多年的袁姓台湾收藏家在接受采访时不愿透露其具体姓名,他说,“国内推出的艺术投资产品还存着许多问题。例如,某银行推出的为期近两年的艺术理财产品,投资对象是中国现代、当代艺术品。该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用于收藏该银行挑选出的艺术作品。至理财产品周期结束时,银行对这些艺术品进行估价,并根据它们的市值浮动情况来确定年收益率。这看似一个不错的计划,可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本来就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艺术品定价,或者提供估价服务的专业机构,谁来为这个银行投资的艺术品进行定价呢?其结果很有可能是银行自己,或者由银行委托的‘估价’艺术委员会来进行最后的评估。缺少了第三方权威评定机构,这个理财产品的结果可能演变成银行从始至终的自说自话,投资者的个人权益很难得到保证。”

从艺术品市场而言,国内金融机构的涉入,带给它的是不确定的收藏群体,和不完善的理财产品。而另一面,国内金融机构是否会因为与艺术机构的联姻,而催生出艺术银行等专业化的机构和设置呢?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阶段。中信银行的主要产品还是金融类的,艺术品鉴赏只是一种增值服务。”中信银行张秋林认为,对于银行来说,艺术品投资本身可能只占银行的很小一部分,艺术市场与银行有着很多的不同,所以艺术品投资不会成为银行的主流。

尽管招商银行涉入艺术市场较早,但王菁女士也同样认为:“艺术品与股票,债券不同,其流通比较差,过程比较长,收益比较缓慢,并且风险较大。因此,艺术投资并非是产生最快收益的主要途径。它对于私人理财产品来说,是一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