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祖居嘎仙洞发现远古彩绘岩画长廊
137
鲜卑文化研究学者近日在鲜卑人祖居嘎仙洞发现了远古彩绘岩画长廊。岩画分布在嘎仙洞洞口及两侧的崖壁上,绵延近千米,共200余幅,颜色呈现红色。
据初步分析,岩画图案文化表象为人类祖先早期的“祭祀礼仪”,有“朝拜图”“祭祀舞蹈图”“祭祀符号”等。根据岩画的遗留痕迹、绘画技法、表象等分析,此处岩画的产生时代要早于该地区已经发现的岩画。
对于彩绘岩画的绘制过程,考古人员认为,这些彩绘岩画可能是用赭石粉掺和动物的血、禽类蛋清和清水描绘而成。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端的一个山谷之中,为天然花岗岩山洞,洞内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1980年,文物工作者在嘎仙洞内发现鲜卑人在公元443年凿刻的祭祖祝文,由此确定嘎仙洞就是《魏书》记载的鲜卑人旧墟石室、祖庙。
嘎仙洞所处的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的发祥地。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已经发现15处400余幅岩画,经初步考证,最早产生时期为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但由于多年来对嘎仙洞区域森林掠夺性开采,为运输木材在洞前重复修路,加之近年来加大了旅游开发的力度,导致附近大面积森林、湿地毁灭,嘎仙洞失去生命水的供给,岩画保存状况令人担忧。
嘎仙洞发现远古彩绘岩画长廊,再加上附近曾经还挖掘出旧、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证明这里不仅是古人类的生存场所,还是远古先民的祭祀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