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张乐平的作品有哪些?张乐平作品介绍

献给亲爱的党(漫画)张乐平

提起连环漫画《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不少读者都会念念不忘作品所描绘的“三毛”这个形象。

这个在苦难的旧社会中出现的儿童典型,备受饥寒交迫的折磨,在抗战开始不久就进了旧军队当娃娃兵,抗战胜利后复员回乡,后来又从农村逃到城市,到处流浪。残酷的遭遇、无数的打击都未曾使他灰心,他纯真、善良、顽强,稚嫩的心灵中时时有一种追求光明、向往幸福的力量。三毛,这个发育不良而形体瘦弱,大大的秃脑壳上长着三根长头发,两只大眼睛时常流露着智慧和欢乐哀伤的儿童形象,从上个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几乎家喻户晓,人们从三毛的遭遇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感到那种人吃人的社会制度的反动性,不推翻黑暗的旧社会,不建立真正使人民平等的自由新社会,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新生活。三毛在人民企盼光明、呼唤革命胜利的历史时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思想内涵。

[page]

张乐平作品

“三毛”形象的创造者、著名漫画家张乐平,1910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幼年因家境贫寒,小学刚读完就当了学徒。从上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在上海报刊上发表漫画,1935年他创作的“三毛”开始露面。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抗日的漫画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他目睹旧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儿童的苦难生活,怀着对儿童无比关爱的情怀,创作了《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连环漫画,从此三毛成了令社会振聋发聩的艺术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以充满革命激情的笔调创作了三毛在新社会健康成长的《三毛爱科学》、《三毛学雷锋》等。1949年上海昆仑电影公司根据《三毛流浪记》摄制故事片。195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摄制了《三毛流浪记》木偶片。199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三毛从军记》拍了故事片。把连环画移植为电影,这在我国还是罕见的,通过电影,三毛更加扩大了影响。他还创作了另一部表现少年儿童在旧社会悲惨遭遇和翻身解放的连环漫画《二娃子》(唐弢配诗),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艺术给予了中国几代人潜移默化的巨大精神力量。

[page]

张乐平作品

我和张乐平同志相识于1949年上海刚刚解放之后。那时我在华东军区政治部所属的《华东画报》任记者,我们这批穿军装的文艺兵,随陈毅司令员进入硝烟甫熄的上海。我在《华东画报》进入上海后担任记者组长,忙于采访,和乐平同志接触不多。他大我16岁,他在我心目中,开始时俨然是一位长者,但几经交往,很快就心心相印,情同手足。那主要是他笔下的“三毛”早就从思想上把我们沟通了,再加上他为人淳朴、谦虚和热情,给人一种毫无拘谨的亲切感。

1953年1月,《华东画报》出完了最后一期,我和部分同志调到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到北京后我和乐平同志等上海老战友一直保持着联系,不断得到“娘家人”的支持。张乐平对我们帮助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三毛流浪记》在上世纪80年代的出版,二是《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在上世纪90年代的问世。《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是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的。问世后,立即受到社会广泛的欢迎,多次排在畅销书排行榜前列。遗憾的是张乐平同志在1992年9月病逝,不能看到这番情景。

1979年,张乐平在7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画了一幅画,画面上他欢欣鼓舞地抱起小三毛,向党献上一束花,并题写了四句诗:“画笔生涯五十春,赢来白发映丹心。七十当作十七样,追逐红旗再长征。”这诗与画,情深意切地道出了老画家的赤诚胸怀。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颗丹心,和那些感染培育了几代人的艺术珍品,却永留人间!(姜维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