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研究的里程碑
京剧凝聚了中国表演艺术的精华,同时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原因,京剧研究的成果与进展,与京剧的价值及地位极不相称。1990年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之后,学界以及社会对京剧研究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了,《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的编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全书历经十五年,参与者多达320多名,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厚重的大书,共收录条目2371条,释文约24万字,并且配有4000幅图片,设计与装帧都非常之精美。十五年里如此多一流专家学者为之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心力,更有晚近十多年常务副主编龚和德先生殚精竭虑,在翻阅大量史料基础上,为之增删、修订、编排和充实,因此,当这部大书今天以近乎完美的形态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感动。
对于这样一部大部头的百科全书,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条目都尽善尽美,但是重要条目的撰写质量,是它的学术水平的标志。从这个角度看,《全书》中令人钦佩的精彩条目比比皆是。余从、黄菊盛先生撰写的长达11页的条目“京剧史”就是典范之一。条目首先确定京剧“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形成于北京”,这一论断为今人提供了有关京剧诞生时间点的简洁明快的结论,经得起历史推敲。对京剧历史的宏观研究,已经有《中国京剧史》等论著问世,然而其中仍有若干历史断层。条目总结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新的探索。比如对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京剧演出状况的叙述,就是以往人们较少注意的,条目穿越历史的迷雾,没有受制于非学术的因素的干扰,对这一时期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京剧演出,做了符合历史真相的客观描述,充分肯定了该时期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贡献。龚和德先生撰写的条目“京剧舞台美术”同样长达11页,全面归纳与阐释了京剧舞台上包括舞台装置和人物造型在内的诉诸视觉的艺术手段,完全可以称为一篇全新的京剧舞台艺术论。条目既全面总结归纳了京剧传统舞台美术的规律,同时还充分注意到晚近的变化,对现代京剧剧目中大量出现的具象化的实景,并没有简单化地否定,其中包含了对景与戏的复杂关系更多的理性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理论洞见。萧晴撰写的条目“京剧声乐”和条目“京剧演唱”相互映衬,其中述及京剧演唱的五个基本要素,如“发声、吐字、行腔、节奏(尺寸)”的表述,均基于梨园行内艺人多年累积的经验,尤其是传统艺人对京剧演唱中吐字唱字的“五音”“四呼”的强调,以及京剧演唱应该如何处理声、韵、调这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关系的探讨,由此延伸到对传统的“以字行腔”的解释,都是探讨京剧演唱规律的重要成就。京剧是中国近代最为重要且最具世界影响的表演艺术,然而它以“唱念做打”为核心的基本舞台表现语汇,始终没有得到比较理想的研究与总结,这也成为推进京剧研究的关键与瓶颈。陈国卿撰写的条目“唱念做打”,对京剧表演中传统称之为“四功”的唱念做打描述清晰明白,且充分注意了这些京剧最重要的表现手法的当代发展变化,非常难得。
除了这些大条目以外,小条目的撰写未必就轻松。田际云是晚清至民初极重要的表演艺术家,有关他的生平,一直有许多传说,他的艺名从来就有多种写法,或作“想九霄”,或作“相九箫”等等,莫衷一是。条目的处理非常谨慎,且有理有据。王克琴是民国时期京剧界极罕见的话题人物,但是对她的生平及艺术的研究,却鲜有涉及。短短的条目,所需要的考证功夫,未必就比那些大条目更少。但诸多历史进程中罕为人知的细节,就在这些精心编撰的条目中,浮出水面。
《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的条目设置颇有特色,因为它一反前人通例,将当代京剧艺术家和学者、著作大量列入其中。如何给予同时代的业内人士及著作以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需要有相当的勇气。在这方面,《全书》面对困难没有逃避,释文尽可能追求客观准确,尽量避免个人化的学术见解,尤其值得给予高度评价。就以其中的条目《为京剧号脉》为例,条目引用该书孙毓敏所作的序言,指其“称赞作者观点独到,笔锋犀利,因深爱京剧,‘见不得当前戏曲界的腐败与浮夸’,敢于直抒胸臆”,把条目撰写者的评价隐入其中,很是得当。
由两千多条目构成的《中国京剧百科全书》,当之无愧地可以视为京剧学研究发展到今天的阶段性总结。对于学界同人而言,百科全书是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参考书目,但是对于普通读者,百科全书则是可供参考的权威性的工具书。所以如何使之更趋完善,仍是我们今天需要面对的重任。尽管《中国京剧百科全书》成就非凡,仍不免存在白璧微瑕。如其中最重要的条目“梅兰芳”,提及齐如山时说他曾经“留学德国”,就是一个不应有的错误,证之以孙达人撰写的“齐如山”条目即可纠正。在条目设置中,当然也有一些可以增添的,比如报纸部分,《申报》和《大公报》固然很有价值,但是不妨也加上《顺天时报》,它在清末民初京剧史上的作用,自是不可忽视;条目《丽丽所戏评》中所述的著者郑正秋,清末还在《民立画报》写过很长时间的专栏“丽丽所观剧记”,他还是位编剧高手。日据时期东北出版的《蒙藏杂志》有大量京剧艺术研究的文献,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从整体上看,《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的条目设置,尤其是在剧目方面,可能会给人过于偏重当代的印象,给人以厚今薄古的感觉,这与人们对京剧的艺术发展与成就的记忆,恐怕还存有明显的反差。另外,书中引文极多,这固然体现了编撰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但是在附录中,还可以加上所引书目的版本,以供核对。如此一来,更可体现“全书”编撰的学术含量。(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摘自《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8日第14版)
- 上一篇:党若洪:绘画犹如创作舞台剧
- 下一篇:京剧四大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