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明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刘永明有怎么样的创作理念?
《老屋》
脱俗的气质与简单的为人,刘永明给人的感觉如同一位不挂一粒尘埃的行者,无半点令人生厌的世俗之气,真实得让人感动。
再欣赏他的作品,同样超凡脱俗,宁静悠远的背后,透着触动心灵的感动。以写实主义为支点,却表现着将现实画面升华了的意境。这种意境瞬间便能感染观者,但要将其创作出来,却非凡夫俗子所能。
熔中西技法于一炉,积跬步而独树一帜。刘永明用他真实的为人、作画和处事,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真可谓胸中彩墨绘大千,不假文字无尘行。
刘永明主张“千变万变,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不能变;千条万条,笔墨技法服从画面效果第一条”的创作理念。在多年的彩墨画艺术实践中,尤其在现代彩墨画的表现技法的探索上,他为中国画的发展变革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同时,刘永明的素描、色彩、写生功力深厚,彩墨、水粉、油画、壁画皆有优秀作品问世,可谓是一名全面的国画家。
绘画本身应是悄无声息的
刘永明的作品带给人一种愉悦、轻松。特别是在彩墨画的创作中,他充分发挥颜色的多变性,表现生活中某一激动人心的瞬间。每一幅画面都被很生动地描述着,从他的描述中能够感受到这幅景象带出的生活气息。
刘永明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因此他的作品很耐看。在表现农村特色的题材中,即便都是石头,在每一幅画中也是各不相同的。“就拿石头台阶来说,当你细细观察的时候,会发现被经常踩过的地方是圆润的,像是真的曾有人走过一样。”
刘永明对艺术的看法很简单,很实在。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身为一名画家,其作品的思想性、时代感以及融入本人的真实感受很重要,没有艺术生命力和内涵的作品不是真正的创作。绘画本身是悄无声息的,不需讲话,不用解释,靠的是自然而然的传播,而不是大声吆喝。需要的是时间历练,并非急于一时就能有所成就。曹雪芹用一生去创作《红楼梦》,改了又改才有了今天的巨作。”他说。
美术界曾有人称写实绘画为“庸俗的写实主义”,但“写实”恰恰是最难的,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对于具象的东西,好坏对错,明眼人一下就能分辨出来。这就给创作者增加了很多难度。在刘永明看来,写实是绘画的主脉,是应遵循下去的。因为,人对于绘画最初的主观感受是由“像”产生的,进而“惊讶”,然后是“尊重”,能够与大家产生共鸣。绘画存在的最原始的原因也是如此。
刘永明说:“表达怀念、复原记忆,以绘画的形式自述对家乡的热爱,便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今天的主题。”完美主题,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需要画家静心沉气,老老实实地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画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page]
《天高云淡》
关于美术界的道德规范
“中国画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被刻意忽略掉,掩饰掉了。曾经,我走在欧洲的街头,看到身边的人,时常觉得他们长得像油画中的人物,同时,他们的油画作品也是能够还原到现实生活中的。而我们身边的很多作品却根本无法还原到现实。”刘永明说,如今有很多评论都在谈“传统”,而所谓纯粹的中国文化精神哪有千古不变的?画得“像”难道就违背了“传统”?谈论画时,应谈画的内容和意义,是否有代表性和时代感、是否代表了时代的基本动向和整个社会的时代特点,但我们忽略了这个,而只谈“传统”。中国美术界谈假话、空话、套话的太多,这种单纯和一味地抄袭是很可悲的。这是对老百姓的误导。
美术评论对艺术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论家们应当起到监督作用,而如今却都是单纯的吹捧。这样并不能促进艺术的客观健康发展。由于评论的“不专业”,导致社会大众被误导,大家反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作品。美术界有很多“奇谈怪论”需要澄清,明知故犯的现象越来越厉害,这是倒退的表现。
刘永明告诉记者:“今天的读者很多是带着‘迁就’的心理来看画的,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没有哪幅画能带来震人心魄的冲击?为什么少有作品能唤起真心的共鸣?为什么画看来看去都是一个模样?对于美术评论,读者的感觉也大都如此。”
“时代发展了,大众的眼界也在拓宽。对于事物的认识,人都有自己的感触,而不是靠听来的。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真正的好与坏,那些千篇一律、盲目指责或吹捧的东西很快会被人们遗忘。”刘永明说。
作为画家,刘永明始终坚持自己真实的艺术人生。踏踏实实画好画,老老实实讲真话!他说:“做老实人才能画出好画!”(蔡然)
[page]
刘永明
刘永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彩墨画家,1943年出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吴冠中等老一辈艺术家。读研期间,参加著名的首都机场壁画《巴山蜀水》的创作。
近年来,在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20余次个人画展,作品有“中国大地的诗”之誉。
出版的画集和著作有《刘永明的世界》、《中国大地的诗——刘永明画集》、《刘永明赴美画展作品集》等。
主编手记
结束对刘永明的专访,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以至于落笔写这篇文章时,还带着些许不安的情绪。那“不安”来源于刘永明的“真实”——那许久许久未在美术界感受到的真实!这“真实”来得如此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诠释“真实”这个词汇本身。
如果我是一个局外人,听刘永明谈美术界的现状会觉得痛快与酣畅,如同读那些客观的电影评论,将演员、摄影师、导演统统尽收眼底,潇洒地旁观他们。可身为一名圈内的记者,似乎在刘永明的话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不禁让人深思与自省。
如今的“美术评论”,多失客观与公允,要么充满暧昧的吹捧;要么有所掩饰的批判;要么带着强烈的个人目的;要么混混沌沌的毫无目的……何谈“真实”?
而刘永明从为人到作品,再到思想却都是真实的。在他的真实面前,揉不进一粒沙子,容不得半点虚假。我想到了自己非常崇拜的鲁迅先生,想到了他的正义、坦荡和责任。这也是现在文化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无论你是作家、画家还是评论家,面对刘永明的“不假文字”,我想,觉得惭愧的并非我一人。同行们,该自省!请自省!
- 上一篇:刘泉义勾染的盛装苗女图像
- 下一篇:书法家李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