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陈美正:绘画是心性的抒发
中国网文化中国讯陈美正,笔名石清,1975年生于广西桂林。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漓江画院创研部主任,北京宋庄桂林漓江画院美术馆副馆长。
在一千多年的中国山水画历史中,青绿(金碧)山水拥有正统山水画地位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但它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更迭在历史中的地位也逐渐清晰,从史料记载和现存仿本文物来看,展子虔即以勾勒填色画山水楼阁,作品初现青绿山水画的雏形。至盛唐李思训,已总结出一套绘制金碧山水的成熟画法。到北宋,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期,这时名家辈出,出现了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这样成熟的作品。甚至被视为文人画开创者的苏轼,也有把青绿看成是山水画正宗的想法。
青年画家陈美正创作的青绿山水古雅秀美,灵气四溢。画面清气荡漾,充满张力,给人良好的视觉效果。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品读到当今时代的盛世和谐之美。作为青年画家,他执着于青绿山水画创作,在沿袭传统技法基础上不断思索与创新,使得他的画作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我们品读他的画作,听他讲述青绿山水的时代使命。
文化中国:为什么选择青绿山水作为您创作的主题?
陈美正(以下简称陈):作为一名画家,表达内心最好的方式是用画笔来描绘,而画面呈现当属最好的载体,青绿山水以其特有的色彩与构成恰恰能够承载当今的国家大好图景。我特别崇尚一句话:“至精微,至广大。”我们很幸运能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和谐盛世,国家的繁荣盛世用带有重彩的青绿色国画形式来表达我认为很合适。我们回望历史也不难发现,在盛唐,李思训已总结出一套绘制金碧山水的成熟画法。到北宋,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期,这时名家辈出,出现了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这样成熟的作品。我们发现,画家的创作离不开社会大背景,他要适合时代的审美趋势,做到与时俱进。而绿色,正是积极向上,昂扬与希望的象征,这也是我个人的心性写照。因此,除了社会背景,我个人的偏好也是执着与这一主题的原因。
[page]文化中国:给我们谈谈青绿山水在当今画界的地位及市场影响力?
陈:青绿山水的创作从技法到步骤都比纯水墨画有难度,这需要画家静下心来,耐住寂寞用心来创作,而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社会能坚持自己静下心来创作的不多,这就使得好的青绿山水画在当今不多见。这也使得青绿山水的市场价值越来越程上升趋势,也就是物以希为贵吧。但在国运昌盛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青绿山水画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推崇,被收藏家关注,因为它能够表达见证时代的发展印记。
文化中国:创作青绿山水的难点在哪里?怎样才能走出传统的窠臼做到创新?
陈:色彩的把握与构图以及怎样通过画面表达画家个人心性,这也是我一直在不断探索的创作难题。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创新,创新要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进行,只有在吸取精华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思想融入时代的色彩,才能谈得上创新。我们不难发现艺术领域的创新走的是大场面,高科技现代化之路,同样,体现在绘画创作里我们也要追求构图的宏大外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精细处理。绿树、高山、流水人家,甚至阡陌交通我们都要在图中做好合理的布局,在追求大气象的同时做好至精微很重要。
文化中国:有人说你是走着以隐逸传统来支撑其创作精神实质的画风,你是怎么看待的?
陈:我不完全同意此观点,我画风的形成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没有刻意。我自幼生活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漓江的一草一木给我的创作带来很多灵感。作品《龙泉山庄》、《锦绣家园》可以说是我对生活过的家乡记忆再现,我热爱陶渊明的“桃花源”我家乡的山水风物也正是我心目中的桃源圣境。因为热爱,所以激情澎湃,一泻千里。笔底涌出的不仅是自然山水,更是我心中对家乡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南方的秀美风光镌刻在我心灵深处,那种恬静、和谐、苍翠与古朴也是当今人所向往的美好心灵家园。
文化中国: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对您的绘画创作有哪些影响?
陈: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喜欢看国学经典著作,《老子》、《庄子》、《易经》、《鬼谷子》都在我的阅读范围,我吸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那种和谐统一虚实相生等思想在我绘画中都有所体现。
文化中国:你未来的创作方向会有所转变吗?在创作风格上有没有新的规划?
陈:大方向不会改变,会一直沿着《锦绣家园》《龙泉山庄》《陶渊明诗意图》《田园心舍》四大主题去创作,在创作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与元素,在借鉴前人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一直走下去。(王舒婷)
- 上一篇:陈铿:一个画家与一座城市的史诗
- 下一篇:刘泉义勾染的盛装苗女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