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毅的花鸟画:写意不等于简单
李承毅1942年11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先后师从王雪涛、李苦禅、田世光、俞致贞学习绘画。曾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东方大学、北京人文大学、北京吉利大学。
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榜书艺术研究会艺术委员。
李承毅曾在多所大学教授花鸟画,现在已退休多年,但绘画仍然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他说,绘画是生活最大的乐趣所在。为此,前些年,他把画室从团结湖搬到了亦庄,还在画室周围开辟了一块菜园,养虫鱼、种花草。平时画画的间隙,他就到里面转转,虽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
《国寿无疆》
花鸟画作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一门画科,自古以来便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从宋徽宗赵佶的没骨花鸟,至明代徐渭的大写意,再到元代兴极一时的“文人画”,花鸟画可谓把中国的人文情趣发挥到了极致。近现代的花鸟画家又将其与生活结合。于非鶞、王雪涛、俞致贞等一批大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在拍场上一露面便能引起藏家热烈的追捧。
作为众多大家的得意门生,李承毅自幼跟随王雪涛、俞致真等学画,亲眼目睹他们作画,之后在学校任教的经历,让他对花鸟画的创作有着自己的见解。“花鸟画最重要的是面向生活,多写生。从写生中,你自己去感受,按照感受去画画。”他表示,雪涛先生非常重视写生,特别是花鸟、草虫,画得相当生动。“现在的画家用相机太频繁了,作品缺少生动和情趣。”
[page]
花鸟画对比山水、人物,无论是题材还是构图都相对简单,从学画的角度看,花鸟画的入手好像比较容易,仿着某个名家的作品画一段时间,你可能在形上就会接近它,但李承毅表示:“真正的把它画好,那就太难了。花鸟是距离你很近的东西。你完全照着画,就会跟照片一样;你不如实地画,要画到什么程度,既不能与别人的重复,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很难把握。所以想突破,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太容易。”
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在彩陶、雕刻上出现的花鸟画,历史悠远,到现在,什么风格都已经出现,而且它没有山水、人物画那样丰富的题材、多变的技法,这就对花鸟画家在用笔、用墨上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花鸟画的每一笔都要体现物象的质感、精神,比如画竹子,你看到的竹子叶,如果一笔一笔的去描它,出来的肯定是散的。因为画画的用笔都是连着的,跟写草书是一样的,上笔跟下一笔是贯通、一气呵成的。”
李承毅说,好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要耐看。花鸟画要有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画猛一看非常好,但越看越不行,时间越长越感觉到没有味道。但有的画,猛一看,感觉一般,但越琢磨越好。我小时候到雪涛先生那里去,他指着齐白石画的一幅枇杷给我讲解,你别看就这简简单单的几片叶、几个果,你仔细看,每一个果上的点都不一样。点的位置不同,点的形状也不会一样,方向就有变化。点在中间,它就朝着你,点在侧方,它就朝侧方,利用点的位置不同,把画面的整个体积就表现出来了。大写意不等于简单,同样的果,点同样的点,那就简单了。”
除了国画,李承毅还非常喜欢画油画,并把油画中的技法吸收到国画中去。“传统的中国画,是不表现光的。但我看的对象中有光的感觉,因此在作品中注入了光。而且作品中不止一个光源,我会设置多个的点受光,这与中国画的透视一样,是灵活的,需要的地方就有,不需要的地方就没有,突出画面的中心。”经过这样的处理,李承毅的作品既传统又现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今,年近七十的李承毅提到自己的老师,仍谦虚地称自己为学生,但他同时表示,学生也不能无限地崇拜老师,要知道他们的优点和弱点,互相吸收。中国画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需要大量的尝试,这样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 上一篇:名家纷至 这里汇聚齐鲁大爱
- 下一篇:徐寒:石竹放怀写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