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戏”中领略贞观之治
向来只喜欢看动画片的初一学生郝羿最近迷上了京剧,不仅知道“生旦净丑”、“唱念做打”,还能指出剧中与历史不符的地方。他所在的上海音乐学院杨浦学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一门《欣赏京剧,探究历史》的拓展课,老师在讲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京剧片段,现在很多学生不看字幕也能听懂京剧了。郝羿说:“如果学校不开设这门课,我可能一辈子也领略不到京剧的美妙。”这门课程的开发者、历史老师王亚娟是个京剧爱好者,在看戏时,她发现一些历史剧目与她上课讲授的内容很接近,于是尝试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京剧经典片段。原本只是想借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没想到学生对这样的形式很感兴趣。这之后,王亚娟开始了长达七年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王亚娟选择了十个重大历史时期??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唐、宋、明、清和抗日战争,每个时期都有相对应的历史剧目,如春秋时期选用的剧目是《赵氏孤儿》,战国选的是《将相和》,三国选的是《失空斩》。学生学过一个重大历史时段后,在了解剧目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欣赏京剧艺术特色,探究和历史剧相关的历史问题。经过几轮教学实践,这门拓展课日趋成熟,已经完成了校本教材的编写和配套影视材料的编辑制作。昨天下午,记者和学生们一起坐进该校的多功能教室。这堂课的内容是唐朝的“贞观之治”,而相对应的京剧剧目是《贞观盛事》。“贞观年间各地奢靡之风渐盛,魏征上本直谏,要求唐太宗李世民释放后宫宫女……”老师先对历史背景和剧情作了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欣赏第一场“马球舞”,这是一段精彩的“做功戏”,学生们从演员精湛的表演中感悟到“胯下有马”、“眼中有球”的艺术境界,对京剧的虚拟性有了直观认识。到了“学着做”环节,学生学着演员的一招一式细细品味,课堂上气氛热烈。王亚娟曾对学校初中年级3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接触这门课程之前,看过京剧的学生只占3.3%,知道京剧基本常识的为1.7%。很多学生不喜欢京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看不懂”。而经王亚娟“了解背景、介绍剧情、介绍京剧基本常识”这一套程式下来,学生不仅“看懂了”,而且还会跟着“做一做、念一念”。这门课程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京剧艺术普及的定位不是专业学唱,而是对京剧的认识和了解。王亚娟认为,这样的定位较为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很多学生课后意犹未尽,回家翻看史书,上网查阅资料,对剧中的人物、情节作进一步探究,有的还撰写小论文,如“《赵氏孤儿》中被摔死的是程婴的亲生儿子吗?”、“廉颇真的曾向蔺相如请罪了吗?”、“唐太宗真的释放过宫女吗?”。在对这些历史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初步认识了历史和历史剧的关系,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这一将历史和京剧相结合的探索也引起一些历史专家、课程专家和京剧行家的兴趣。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和艺术总监黎中城等曾多次到学校听课、指导,上海京剧院专门组织30多位专家对王亚娟编写的历史教材进行审核,还表示如果有需要,可以专门排演相关片段供教学使用。
- 上一篇:"非遗"戏曲传承人争亮绝活
- 下一篇:京剧界误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