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戏曲的时空变幻自如?
与欧洲古典戏剧的剧本创作原则,即每个剧目必须规定在一个事件、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的所谓“三整一律”正好相反,我们的戏曲在时间和空间的运用上不受任何局限,达到非常自如的程度。原来,欧洲戏剧是从景而生“情”,我们的戏曲则是由情而生“景”。如同绘画一样,方寸之地可写千山万水,七尺氍毹尽展宇宙乾坤。大幕拉开,见父女二人扳桨摇橹上场,边唱“父女打鱼在河下”边做着在渔船上起浮不定的动作,那么便清楚地向观众交代了“此情此景”。当扮演父亲的念“眼看红日依山下”,女儿接念“一轮明月照芦花”。则明白地、形象地交代了“此时此刻”。如川剧《秋江》,不用任何布景,只凭两个演员的?步、蹉步和配合默契的上下高低的有规律的动作,就把观众带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江之中;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是通过演员在唱念中的借景抒情,把“十八相送”的一路风光美景描画出来,如出城、过关、蹬山涉水、对牛弹琴、说牡丹、论白鹅、拜观音、斥黄犬、草桥结拜、长亭话别,不但把十八里的路程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京剧的《四进士》有宋士杰“黑夜盗书”的情节。演员则通过日常人们在黑夜行走的眼神、手势、脚步等逼真的表演,在强烈的灯光照耀下展现出伸手不见五指的意境。事实说明,这种表演,不但我们完全可以看明白,而且让世界各国观众所倾倒,被誉为最先进、最科学、最富于艺术性的表演方法。正如大戏剧家焦菊隐所说:“话剧是布景里出表演,戏曲是表演里出布景。”因此,戏曲的时空变化也就不会受到任何物质方面的限制了。
- 上一篇:从女性角度看传统京剧中的旦角形象
- 下一篇:与戏曲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