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好京剧多宣传

“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中当属京剧《红灯记》最红,在当时可是人人都会唱几句“提篮小卖拾煤渣”“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及“谢谢妈……”。如今这部红色经典已成为了中国京剧院保留剧目,不时再现于舞台。去年5月26日,北京人民剧场上演了这出原汁原味的绝世之作,钱浩梁、刘长瑜、高玉倩饰演李氏三代人、孙洪勋的王连举、谷春章的磨刀人,其中还有一大卖点,就是年已八十六高龄的老艺术家袁世海先生演出日本宪兵队长鸠山。是日,剧场内满坑满谷,戏迷当中以五十岁左右的人居多,气氛异常火爆。台上表演激情投入,台下掌声好声交融合一,形成多年来京剧未出现的“一票难得”的局面。京剧《红灯记》是我爱京剧、迷京剧的“开蒙戏”,儿时常随姥爷出入剧场,舞台上的《红灯记》;电影中的《红灯记》不知看了多少遍。这时的李奶奶正向铁梅痛诉反动军阀吴佩孚镇压爱国工人的笔笔血债,我静静地来到身穿日本和服、足蹬木屐,留着一撮卫生胡须的袁老趁便,展开我平日写的一些京剧评论文章,袁老手执折扇轻轻扇着风,用他特有的极富磁音的声调说道:“好,很好!”并欣然握笔题写“爱好京剧多宣传”七个字。袁世海先生一生视戏如命,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曹操李逵刘唐、顾读、须贾、鲁智深牛皋……性格各异,毫无雷同。袁老虽已故去,可他创造的人物却永留戏迷们的脑海中。今当他老人家“龙归沧海”一月之期,仅以此小文纪念这位架子花脸大师,“袁派”艺术的缔造者--袁世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