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自制戏服乐融融

我出生于无锡青阳的一个农村,从小喜爱越剧,是个越剧迷。13岁时,经人介绍去江阴县一个越剧团当学徒。1956年来到上海的一个越剧团当演员,饰演旦角。退休后的我,发挥“余热”,选择了参加社区的业余越剧队,既可自娱自乐,又可宣传精神文明。

我是怎样学会并喜欢上自制戏服和头饰的呢?那是因为我时常要参加演出,有时我所扮演的角色,没有般配的服饰,于是自己掏钱买了绸缎花布,裁剪缝制了水袖、褶子、腰裙、披肩、护领、鸾带、裙袄裤,还买些制戏服用的光片和制头饰用的大小不一各种颜色的珠珠自己制作头饰。

头饰中制凤冠和孔雀比较难而费工夫,先要用钢丝钳将钢梗或铜丝弯成凤冠和孔雀形状,然后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珠珠予以串连。我们业余越剧队的姐妹们看到我自制的戏服和头饰,很是羡慕,于是,她们愿意拜我为“师”,跟我学制戏服和头饰,我则毫无保留地教她们做。现在我做的戏服和头饰足有好几大包,各种角色的戏服基本配齐。

有一年春节,我所在的街道准备搞迎春活动。我主动向街道报名举办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迎新春家缝戏服、头饰戏曲用品展览会”,我把30多年来花了几多心血、自己动手缝制的各类越剧戏服和头饰戏曲用品,全拿出来向居民们一一展出,许多居民看了后高兴地说:“这样的戏服和头饰还是第一次直观,真是一饱眼福!”在展览会上,老伴操起了胡琴,我和前来参观的越剧爱好者,选拿了展会上展出的戏服和头饰,穿在身上,戴在头上,分别演唱了各自拿手的越剧折子戏唱段。我还为许多老、中、青妇女化了妆,她们穿上戏服,让摄影爱好者拍了照片,大家在笑声中过一个文明而有意义的春节。

我觉得自制戏服和头饰,参加业余越剧队的演出,虽无报酬,但自娱自乐,自取其乐,其乐无穷,它使老年生活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