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名角操琴(知新揽旧)
【知新】
前不久,一场为纪念裘派琴师汪本贞诞辰95周年的专场演出,在北京举行。这一纪念演出由汪本贞的女儿组织,梨园众多名门之后积极参与。
【揽旧】
过去,京剧名角大多有自己的私人琴师,琴师得每天到名角家中,给他调音吊嗓,帮他解决各种声乐上的问题。有的琴师甚至是名角的长辈,可一旦进入艺术合作,琴师就往往处于伺候与服从名角的地位。时至今日,许多女性名角嫁给了男性琴师,为什么呢?工作起来方便!比如早晨调嗓,不用叠被子,抄起京胡就能进行。如果不是两口子,能这样迅捷么?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的丈夫唐在裕学的是程派的胡琴,在艺术上两人就配合默契,共同探索,彼此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上世纪50年代初,他俩进入了北京京剧院,唐陡然置身于那么优秀的琴师团队之中,这让他感到十分幸运:马连良的琴师李慕良、谭富英的琴师王瑞芝、张君秋的琴师何顺信、裘盛戎的琴师汪本贞……此外,更有使他得以进入北京梨园的磕头师傅徐兰沅,处处在给他把关――徐本人还是梅兰芳的长辈呢。唐曾不无骄傲地对我说:“在这样的百花园中,我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在此次纪念汪本贞的演出中,人们唱了一些裘派唱段,也说了尽可能多的好话。但真落实到名角与琴师的关系上,似乎还欠深入。众所周知,裘本人不仅是一位非常会唱的名角,同时也会拉京胡,他父亲在事业低潮期曾一度拉琴度日,后来给谭鑫培拉起了胡琴!裘盛戎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自幼就对音韵的问题敏感,教徒弟时就经常是自己拉琴。
面对这样一个裘盛戎,如何当他的琴师,就是摆在汪本贞面前的大问题了。也巧,汪本贞几乎就是为裘盛戎而生的。他本人曾和裘之大哥(琴师)为密友,旁听过裘老先生在家训斥盛戎。老先生因恼怒打盛戎时,“小客人”汪本贞也一起“被陪打”。最后盛戎去世,汪本贞无比思念地说:“给盛戎拉了一辈子琴,总觉得还有不合适的地方……这会儿,我给谁拉呢?无论谁也都不成了!再找盛戎……他不在了,我真想他……完了!”这真是痛彻肺腑的心声。不久,汪得了与裘一样的病,也辞世了。
对裘派艺术,汪本贞说过:“学老裘得有舌头,别总在鼻子上找主意。”这是对青年学裘者一针见血的忠告。裘早年在上海与昆曲演员密切合作,钻研昆曲音韵,但最后到了他这里,就变成“带着唱”、“甩着唱”、“摔着唱”与“扛着唱”。不知道现在裘派师傅在传达“裘味”时,对这些说法是否触及,其实这些说法都很有文化含量,很值得青年朋友消化了再给予提升。
★★★★★★
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名角的技能,而忽视了琴师的贡献。近年召开过几次京胡演奏会,但对琴师的价值还没做真正的探索。琴师对戏曲艺术的贡献,不仅在于扶持名角,他们往往对戏曲本身的发展,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真知灼见。举办一次纪念演出,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们还应该创造新的形式,把名角与琴师的关系深入研讨下去,这样才有利于艺术的进一步繁荣。
- 上一篇:跟打岔先生聊聊样板戏
- 下一篇:介绍几位京剧琴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