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写在杨宝森先生诞辰纪念日??关于十月五日的《杨家将》

今天是杨宝森先生诞辰97周年的日子,我以组织者的身份回顾一下十月五日纪念杨宝森先生的那场演出,也算对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前辈、老师和同好们一个交待。

十月五日的演出是我和我的好友李学忠从两个半月前就开始筹划的。刚开始时剧目也考虑了《伍子胥》这出杨派经典,但最终选定了《杨家将》,朋友们说这出戏从剧名来看就很好,表示杨派后学不断的意思。在寻找合作者的时候,有两位朋友都推荐南昊,我也在电视上看见过他的演唱,中规中矩,许多地方比我强。在朋友们的引荐下我才和南昊取得了联系。在短信和QQ上聊了一些演出的设想之后,我和南昊相约一起去梁庆云先生家,请梁老做我们的艺术顾问。梁老得知我们想办一场纪念杨宝森的演出时,非常高兴,并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随后,我们又请北昆名家王庆达和著名杨派名票杨洁也来做我们的艺术顾问,请了北京京剧院著名演员沈长春老师做艺术指导,请了北京菊香剧社的于国英做演出统筹,乐队是菊香剧社的文武场面。这之后,我们俩分头准备各自的戏,南昊演前部《托兆碰碑》,我演后部的《调寇审潘》。南昊去向王庆达老师请教《碰碑》的身段,我则把梁老当初给我说《清官册》的录音找出来反复学习。这当中,我们邀请了北京青年京剧社的主力社员刘峰、石磊、王汐;清华大学的李龙、张梦溪;原鑫融票房的曹鲲、网易梨园曲苑的版主常婕以及京城名票扈文琮、樊俊良、王书文加盟演出,龙套请了关德保、刘振泉、杨和声首都师范大学的万鹏翔、徐明、赵超、苑飞和北京风雷京剧团的四位老师;请了名票冯颖梅主持演出。

特别要说明的是:一、为了支持我们的演出,远在黑龙江省的余派票友李学忠,在演出筹备之初就把自己积攒的1000元钱寄到我们的手中。二、沈长春老师以前并不认识我们,可是当他听说我们是为杨先生尽点心做点事时,他十分痛快地答应给我们做指导。

为了把演出办得像点样子,我和南昊事先拍了宣传照,用于宣传画和节目单的封面,请山东的杨派票友周雨为剧名刻了印,请常婕设计一切宣传所需的图案,并把艺术顾问、艺术指导、演出统筹、琴师鼓师及几位有唱有念的演员的照片收集起来做成节目单。

因为演员绝大部分都是三十上下的年青人,排练利用周五晚上的时间在国子监的票房进行。沈长春老师每次都盯在现场,非常认真地指导从龙套到主演的步伐、身段和唱腔,有时演员没来,沈老师就亲自上阵帮着大家一起把戏串下来。杨洁老师也抽出空来到现场指导。这让大家特别是我和南昊感到非常踏实。

出于对杨宝森先生的崇景,演出之前,我和南昊一起去了福田公墓给杨先生扫墓。我们买了一盆盛开的黄菊敬献在杨先生墓前,默默祈求杨先生保佑我们演出成功!

演出当天,一切都按步就班地进行着,不管前台后台,大家都尽心尽力,极有秩序,没出一点问题,这都有赖于箱上的各位老师、乐队的各位老师、沈长春老师及老车站的各位负责人。当天前来看戏的朋友们也是非常热情,演出后又真诚地给我们提出意见,供我们参考。当天,杨洁老师亲到现场,著名琴师费玉明老两口、费洋和他的朋友等都到现场助威!

演出结束后,我们给梁庆云先生、王庆达先生和杨洁老师都打了电话,梁老还向我们道了辛苦,说没能到现场来看,等着我们的演出录像,然后有问题再给我们提出来。杨洁老师看到一台的小青年演出杨派大戏,也是非常高兴,表示要给香港的报纸介绍这台演出……

演出虽然结束了,但是因为这台演出,原来并不相识的老师成了我们随时可以请教的先生;原来并不相识的演员,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这里我要说:感谢杨先生留下了宝贵财富!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演出的所有前辈、老师、同好和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