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地区的传统填仓节,怎么过的?
正月廿五日,是民间的填仓节。北京有民谚道:“过了年,廿三,填仓米面做灯盏。拿簸帚,扫东墙,捡到昆虫验丰年。”又说:“天仓,天仓,大米干饭杂面汤。”、“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这些谚语正体现了老北京人的填仓节是怎么一个过法,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
你可能喜欢》》填仓节民俗“撕吊钱”
一些县志上所记载:“正月廿五日……用柴灰摊院落中为图形,或方或圆,中置爆竹以震之,谓之涨囤,又谓之填仓。”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
填仓节的早饭,要吃当时最好的,吃小米干饭杂面条,比喻饮食丰富,腹中饱食填满粮,有“填仓”之意。在吃饭前要先放鞭炮焚香祭神,饭后把压粮食的砖拿开,任自家的鸡狗等动物去啄吃,表示粮满仓囤不怕鸡狗吃。
同时,家家的粮囤要添些粮,缸里添满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到了晚间,农院里要点满灯烛以祭仓神,并且还打着灯笼或电筒在院屋内外找各种已复苏的小昆虫,发现越多兆头越好,那时称为“填仓虫”。有些人家还剪些彩纸小葫芦,贴在门窗或毡帽上,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可除百病保一家平安。这个习俗,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仍很盛行。
在老北京的东直门内曾建有很多粮仓,清代时最多达十五座粮仓,至今北京仍保留有禄米仓、海运仓、南新仓、北新仓等地名,而南新仓的遗址仍像六百年前原样保存着。当年每逢正月廿五这天,粮仓及粮商们都要张灯结彩,设供致祭,焚香叩拜仓神——附会敬仰的韩信神像。
清韶公的《燕京旧俗志》云:“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韩信的第一任官职就是仓官,并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来被民间奉为仓神,将韩信定为粮仓的祖师爷。在北京的东岳庙里,就供有韩信的神像供人们拜祭,旧时还曾有过很多民间香会活动。
结束语:过完年就没节了?对老北京人来讲可不是这样,老北京的农历正月里几乎每天都是“节”,正月里过了“破五”后,初六是各商铺开市之日,初七是古老的“人胜节”,即人日,这天祈福全家平安子孙满堂;初八是“顺星日”,人们祭祀诸星君,以获星君保佑,初九祭祀玉皇大帝,正月十五元宵节等等。而填仓节,则是正月二十五的节日,过完填仓节,春节也算是进入了尾声。
你可能也喜欢:2016全年日历农历表清华大学的第一个男生节是什么时候五四青年节开场白,让活动开场不尴尬渗人的七月半的歌谣:七月半,送鬼魂儿
- 上一篇:藏族跳神法会:喇嘛僧侣表演的舞蹈
- 下一篇:清明节去乌镇穿什么?乌镇四月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