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马里的习俗礼仪

马里的习俗礼仪

非洲马里,全称马里共和国。其国旗如下:

马里国家概况:

马里原名苏丹,1960年9月22日改名为马里。马里地处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是非洲的内陆国家。西邻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北、东分别与尼日尔、阿尔及利亚交界,南接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马里全国面积124.12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七百多万。马里主要民族有富尔贝人、班巴拉人、塞努福人、桑海人和马林克人等。

马里全国划分为7个大区,46个省,18个市,285个县,首都设在巴马科。马里的货币为“非洲金融共同体法朗(简称非洲法朗)”。马里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

马里人的饮食习惯:

马里人在吃饭上很有规矩。一般吃鸡大腿的归年长者或男人吃;鸡胸肉归年长的妇女吃;鸡脖、胃和肝归当家人吃;鸡头、爪和翅归孩子们吃。他们有吃鼠肉的习惯。他们的鼠肉是凭借不吃鼠肉的狗来给他们捕捉的。马里第三大区首府锡卡索的居民,有捕食蚂蚁的习惯。他们吃的大都是长约寸许的白蚁和成蚁和刚脱翼的幼蚁。他们喜欢吃中餐,用餐不习惯使用刀叉和筷子,而是乐于以右手抓食取饭。

在马里,最著名的菜肴就是“沙烤全驼”。这种菜的制作,要经过一段复杂的过程。他们先将宰杀的全驼割去双峰,去除内脏并洗净,再将事先烤好的一只全羊放入驼腹、而净羊腹内再装一只烤好的全鸡,净鸡膛内再装一只煮熟的鸡蛋,然后封驼腹,不放任何调料,把全驼放入用干柴烧灼了的烤坑内,在驼身上埋一层薄沙,上面架好干柴烘烤,约两小时左右即可启食。

马里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烹制少调料,餐桌备调料;注重菜肴的鲜嫩、香。

②口味一般口味清淡,偏爱微甜味。

③主食以米为主,对面食也乐于品尝。

④副食爱吃骆驼肉、牛肉、羊肉、鸡肉、蛋类、鱼等;蔬菜喜欢胡萝卜、土豆、卷心菜、西红柿等;调料爱用盐、葱、姜等。

⑤制法对烤、煎、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京菜、清真菜。

⑦菜谱很欣赏大拼盘、软炸里脊、炸香蕉夹、盐爆里脊、手抓羊肉、香酥鸡、烤全羊、烤肉、软炸鸡条、扒三白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饮啤酒,爱喝可可、咖啡和绿茶。

⑨果品爱吃西瓜、芒果、香蕉、椰子等水果;干果爱吃花生米等。

马里的习俗礼仪:

社交习俗

马里人非常重视礼节,待客十分热情。只要客人前去光临,主要总要端出一杯清香爽口的薄荷茶来殷勤招待的。若正赶上主人家吃饭,必留你一起共餐的。若遇到无亲投宿者,不管彼此是否相识,主要也会腾出一席之地,让你住下的。即使是过路人走到这里缺了盘缠,主要也会解囊相助的。他们在生活习俗上有五种较为特殊的习惯:其一是刷牙不用牙刷,而用柠檬树枝磨牙;其二是吃饭不用刀叉或筷子,而用右手抓食;其三是便后不用手纸,而用左手擦拭铸后冲洗;其四是一年四季晚上睡觉都不用被子,而且一块布盖在身上;其五是母亲不用双手抱孩子,而用布兜把婴儿背在背后。马里的加布古、莫普提和桑加等地方的人,有以部落为村,民风古扑,实行有饭大家吃的待客习俗。吃饭时,任何人都能去某一家吃饭,而主人不管对谁都主动分发食品。马里妇女不仅喜欢佩戴手镯、脚镯、项链,更讲究耳环和鼻环。一般她们的耳环又大又重,下边还有两个“洋桃”似的坠儿。由于耳环过沉,她们不得不用一条细绳拴在头上,两端分别与耳环系住,以减轻耳的负担,一般他们的鼻环都分两种,小的套在鼻翼处,大的夹在两个鼻孔的中间。马里的女姓一般都习惯染妆。她们常以染足、画手、梁牙龈等染妆方式来相互媲美。马里人对狗颇为喜爱。他们认为狗忠实可爱,是勇敢、无畏、神圣的象征。

马里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西非马里人刚强,性格坦诚好心肠;感情真挚持人暖,特别善于互交往;女性尤其爱打扮,喜佩饰物和染妆;对待左手极厌恶,认为下贱又肮脏;教规教义重恪守,待客注意切莫忘。

信仰忌讳

马里人有一多半信奉伊斯兰教,信大体上拜物教的人占30.5%,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共占1.5%。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和下贱的。使用左手实际上就是对人的一种污辱。有的也忌讳“13”数。认为“13”是个不幸和不吉祥的数字。马里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礼节礼仪

马里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施用握手礼。他们打招呼的方式很特殊,熟人路上相遇,各自要把一只手放在胸前,一边走一边问侯,从不停步,两人虽已背道走出很过,问侯的话仍没完没了,直到彼此听不清话音才终止。

马里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与客人见面格外亲切,彼此除了热情握手和长时间的寒喧外。双方还要互咬对方手臂一下,以留下一道痕迹作为纪念。分手时,双方还要相互下跪虔诚祝愿,最后挥泪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