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新疆的十三个世居民族 新疆有哪十三个世居民族?

维吾尔族,约965.0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6.05%。维吾尔族的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后来“丁零”又被称为“铁勒”、“赤勒”、“敕勒”或“高车”,公元744年,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一支铁勒部落推翻了突厥汗国,建立漠北回绝汗国,各部落统称“回纥”,788年改回纥为“回鹘”。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定居西域,同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游牧的突厥语各部、南疆的原住民以及两汉以来移居此地的汉人相融合,于16世纪初融合为现代维吾尔族。

汉族,约823.93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39.32%。汉武帝时(公元前141—前87年),汉朝与乌孙和亲,一些汉人随细君和解忧等公主西迁。汉宣帝时(公元前74—前48年),有汉族将土在渠犁屯田。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33年,汉朝于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北)设西域都护府,在高昌壁(今新疆吐鲁番)设戊己校尉,又有大批汉人迁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战乱,大批汉族迁居西域,吐鲁番盆地曾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高昌国。640年和702年,唐朝分别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和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分别有驻军3万人和2万人。自清中期以后,大批汉族人由内地前往新疆,至1884年新疆建省后,汉族人屯垦、经商者络绎不绝。

哈萨克族,约148.39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7.08%。哈萨克族源多认为是古代乌孙、康居、奄蔡人和中亚草原的塞族、大月氏以及后来进入这一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部族发展融合而成。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的儿子翰鲁朵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建立白帐汗国,1456年迁徙到楚河流域建立哈萨克汗国,15世纪末哈萨克族开始形成。1635年,哈萨克族同天山北部的西蒙古准噶尔部交战,战败后流离失所。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叛乱统一新疆,哈萨克族人陆续返回原牧地。

回族,约94.30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5%。回族的族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到中国经商留居的穆斯林“蕃客”。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回族。新疆回族源于唐宋时期的西北“回纥”、“回鹘”、“大食”诸郡。元世祖忽必烈攻灭大理国后,任命回回人赛典赤为行省长官,以后大量迁入。

柯尔克孜族,约18.19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87%。据考证,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史称“鬲昆”、“坚昆”,最初游牧于西伯利亚西部的叶尼塞河上游,公元前3世纪末依附于匈奴。匈奴统治瓦解后,一部分坚昆人迁徙到中亚天山一带,并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1世纪后,鲜卑、柔然、高车继起漠北,统称坚昆。公元840年,被称为黠嘎斯的柯尔克孜族先民建立黠嘎斯汗国,一度占领北庭和安西。元朝统一其地后,在此建立廉州,称为吉利吉斯。16-18世纪,沙皇俄国侵占了叶尼塞河吉利吉斯的大片领土,他们被迫迁往大山西部的伊塞克湖地区,于明末清初发展为柯尔克孜族。

[page]

蒙古族,约17.71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86%。蒙古族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新疆的蒙古族是蒙古族的一个支系,融合了18世纪70年代从伏尔加河流域东返的土尔扈特部、明清以来一直居住在新疆的准噶尔部以及清代乾隆年间由内蒙古迁来的察哈尔部。

塔吉克族,约4.48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22%。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据考古发现,公元前若干世纪,这些操东部伊朗语的部落已分布在新疆南部地区,其中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部分,就是塔吉克族的先民。后来与从帕米尔西部南迁至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融合而形成塔吉克族。

锡伯族,约4.24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21%。多数学者认为,锡伯族是鲜卑的后裔。清政府实现对新疆统一后,1764年派遣盛京所属各营锡伯官兵赴新疆戍边,到达新疆伊犁时共计4030余人,这些人成为今天察布查尔县及新疆其他各地锡伯人的先民。

满族,约2.5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12%。满族族源可上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公元前商周时的肃慎王国、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北宋至明时的女真。雍正年间(1722-1735)清军进驻巴里坤、哈密、吐鲁番地区。1762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府统辖天山南北。清军进驻之地兴建满城,允许官兵携家带眷,使满族人大量增加。新疆大部分满族人是这些被调派到新疆驻防的八旗兵丁的后代。

乌孜别克族,约1.61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07%。乌孜别克族先民由属印欧语系的伊兰人和南下的蒙古—突厥昔班尼汗国牧民融合而成。14世纪,属蒙古金帐汗国。15世纪初期,金帐汗国瓦解,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白帐汗国日益强盛,其统治范围内的农牧民被泛称为乌孜别克人。15世纪末16世纪初,乌孜别克游牧民南下同河中地带和费尔干纳河流域从事农业的原住民杂居,逐渐形成了乌孜别克族。清朝时部分乌孜别克人迁入新疆,被称为“安集延人”、“布哈拉人”、“浩罕人”。

俄罗斯族,约1.1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06%。18世纪以后,俄罗斯族陆续从沙皇俄国迁往新疆,到19世纪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族人迁入新疆定居,他们被称为“归化人”,其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为俄罗斯族。

达斡尔族,约0.67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03%。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1763年,在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收复伊犁后,为巩固边防,自东北调兵西征,500名达斡尔骑兵,历时一年到达伊犁,成为新疆第一代达斡尔人。

塔塔尔族,约0.47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02%、塔塔尔族主要由伏尔加河畔的上著部落、操突厥语的保加尔人和钦察人以及跟随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西征的蒙古一鞑靼人逐渐融合而成。19世纪后,随着沙俄对中亚草原的扩张,一些塔塔尔人经过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来到新疆北部,还有一些经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南部并留居于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战后又有不少塔塔尔人迁居新疆。  除此13个世居民族外,其他民族共12.42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59%。

注:人口为2007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