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裕固族教育有如何的发展?裕固族教育的目标

裕固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共有13719人,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列第48位。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种语言:西部裕固语、东部裕固语(这两种本民族语言分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和汉语,现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按照学术界的传统看法,裕固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她和曾于公元8世纪在蒙古高原推翻突厥汗国而建立回纥汗国的回纥(后改汉文名称为回鹘)以及由漠北迁到河西走廊的回鹘有密切关系。现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回鹘人的一支--黄头回鹘为主体,融合蒙古、藏等民族而形成的。千百年来,自称"尧熬尔"的裕固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尽管情况复杂,难度极大,但裕固族仍以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强烈的民族认同而成为第一阶段就被认定的38个少数民族之一。

裕固族的先民在历史上曾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和佛教,现在主要信仰格鲁派藏传佛教和萨满教,极个别的家庭由于特殊原因信仰基督教。裕固族的萨满教信仰主要由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组成。随着沟通人、神、鬼三界的媒介"也赫哲"或"艾勒其"(意为"使者",裕固人对萨满巫师的称呼)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辞世,后继无人,现在萨满教信仰作为民间信仰主要体现在各种风俗习惯中。藏传佛教在裕固族地区显示出一些独特之处,例如,僧人可以娶妻成家,生儿育女,只是在一些固定的时间到寺院主持或从事佛事活动,不受社会非议等。

裕固族聚居区在祁连山北麓的山区草原上和河西走廊的戈壁绿洲及平川牧场上,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由三个不连片的区域组成:东部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中部的康乐乡、大河乡和红湾寺镇;西北部的明花乡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西北部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夏季较为炎热,四季多风,现在的生计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棉花、玉米、甜菜等为主,牲畜以山羊和改良牛为主;东部和中部处于祁连山北麓的山前地带和深山之中,越往南雨水越多,草原、森林越多,夏季越凉爽,现在的生计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第三产业和农业,牲畜以绵羊、牦牛等为主,第三产业以运输业、零售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作物以青稞、小麦和油菜为主。

裕固族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在中国各民族中位居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裕固族教育虽几经波折,但发展迅速。1997年,裕固族实现全民族"普九"目标,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这一重大成果成为1998年"中国十大民族新闻"之一。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每万人中拥有高中生654人,中专生528人,大学专科生362人,大学本科生104人,研究生6人。

裕固族传统上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狩猎采集和定居农耕为辅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发展非常缓慢。1949年以前,裕固族是一个濒临灭族、文盲充斥的民族。从整体上看,20世纪40年代以前,裕固族教育仍然停留在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和观察模仿的发展水平上,"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从做中学"是裕固族教育的典型写照。裕固族现代学校教育,形成于1938年之后宗教领袖七世顾嘉堪布在裕固族地区劝喻兴学,发展于1949年之后小规模学校教育和马背小学的兴起,兴旺于1978年之后学校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截至2005年底,裕固族地区已有普通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小学30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目前,裕固族的九年义务教育在甘肃省乃至全国56个民族中都是名列前茅的,人口素质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出现了一些"大学生之家"(一个家庭的子女全部或大多都受过大学教育),表现了裕固族人民积极进取接受文化教育,追求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努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先进性。

[page]

实现"普九"目标后,裕固族地区的政府、学校和群众不但没有满足于现状,停止追求卓越的步伐,而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民族教育工作将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整教育结构、布局和提高办学质量、效益为主线,以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两基"的巩固提高,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办学多元化,投资多渠道化的民族教育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民族教育事业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更高的发展目标,政府、学校和群众群策群力,沟通协商,合作规划,勇于实践,目前已就裕固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取得了四点共识:一是推进裕固族地区基础教育和发展,须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不动摇;二是推进裕固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须有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下决心、出硬招,深化教育改革不停步;三是推进裕固族地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教育面向新世纪发展的人才基地;四是推进裕固族地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发展教育上,裕固族是一个屡有创举的民族。1930年代末,裕固族宗教领袖七世顾嘉堪布创办教育,劝喻兴学。为了处理好宗教与教育的关系,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强自立,藉教育以实现"众生平等";把兴办教育与"普渡众生"相联系;因时因地,培植教育之根基;以佛氏渡人精神入世兴学等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裕固族教育事业有不可磨灭的指导意义。1960-1970年代,为了解决牧区孩子无学可上的问题,裕固族人民创办了"马背小学"。1980年代,为了克服自然条件恶劣和路途遥远给农牧区孩子上学造成的困难,裕固族人民修建了"学生房"--裕固族人民在学校附近修建的,专门为子女上学提供食宿和学习方便的房舍。1990年代,裕固族人民在"政府主导,群众支持"的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先后实现了全民族"普初"、"普九"的目标,在全国56个民族的义务教育发展中遥遥领先。2006年6月,由肃南二中校长安维武主持编写的"裕固族乡土教材"(包括《裕固族历史》《裕固族民间美术欣赏》《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裕固族传统体育与健康》《肃南地理》和《牧区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共6本)印刷发行,9月以这套教材为媒介的教育教学进入肃南二中课堂。这套教材是目前所知的第一套以裕固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基础教育教材。所有这些,都堪称裕固族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创举。

裕固族发展教育的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兄弟民族的帮助下,少数民族只有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剂,才能实现民族振兴,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