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京族主要从事的产业是什么?京族地区有什么资源

京族是主要从事沿海渔业的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共有18749人(1990年),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巫头、万尾、山心三个海岛上,俗称“京族三岛”,其他则与汉族杂居在江平镇街道及潭吉、红坎、恒望、寨头、米漏、瓦村、东兴镇、三德村等地。

京族居住在祖国南疆的海防线上,面临南海的北部湾,背倚十万大山,与越南仅一水之隔。其中巫头、万尾二岛与越南近在咫尺,鸡犬相闻,涉水可渡。万尾、巫头、山心三岛,是由海水冲积而成的沙岛。其中万尾、巫头二岛海拔只有8米,万尾岛面积最大,为13.7平方千米,巫头岛最小,只有5.13平方千米。“三岛”与大陆距离很近,退潮时可徒步往来,20世纪60年代,通过人工填海已与大陆相连。其他与汉族杂居的则是海岸边的村落。

京族地区地处亚热带,全年最高气温为摄氏34度,最低摄氏3至4度,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1.5度至28.3度,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是个“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也常放”的地方。岛上夏季虽然气温偏高,但由于雨量充沛,加上有海风调剂,所以不仅不干燥炎热,而且凉风习习,清爽宜人,是一个避暑胜地。

京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南面的北部湾是著名的渔场,盛产鱼、虾、蟹、贝等各种海产品,有鱼类7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产量丰富的达200多种。珍珠、海马、海龙是医药上的名贵药材。北部湾海水含盐度达31%以上,适宜于制盐业的发展。除渔业外,还种植水稻、红薯、花生、芋头和玉米等。盛产香蕉、木瓜、黄皮果、龙眼、菠萝蜜等亚热带水果。沿海还生长有被称作“海底森林”的红树(海榄),树皮含有鞣革的单宁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竹山等地有铁矿、独居石。万尾岛、巫头岛有钛矿、磁铁矿、锗石英和玻璃砂等矿。

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系属尚未确定。由于京、汉两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绝大部分京族人民都通用汉语(粤方言)、汉文。历史上曾经使用过被称为“字喃”的方块字,“字喃”直译为喃唱的文字,即民间喃唱的“土俗字”,它采用汉字的构字方法,并用汉字表音和表意,直到解放前在歌本和宗教经书中还使用。

京族过去曾称为越族,1958年春正式改称为京族。京族的祖先是从16世纪开始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万尾岛京族订立的乡约中,有“承先祖父洪顺三年贯在涂山,漂流出到……立居乡邑,壹社贰村,各有亭祠”的记载。“洪顺”是越南16世纪封建王朝的年号,“洪顺三年”即公元1511年,相当于我国明朝武宗正德六年,由此可见,万尾岛的京族是我国明朝年间迁来的,至今已近500年的历史。

京族的祖先迁到江平地区时,邻近的潭吉、恒望、红坎等地已有汉族居住。而当时的万尾、巫头、山心等岛还是丛林密盖。在漫长的岁月中,京族人民和广大汉、壮等民族人民一起,披荆斩棘,筑海堤,垦荒坡,共同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结成了亲密的关系。

京族人住在海岛上。过去的房屋全是用竹木构造,以茅草或竹篾做壁,或涂上泥巴,或用石头压着。屋内铺设竹条或木条,铺上草席,入屋脱鞋,全家人就在草席上坐卧或吃饭。现在京族人的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或三层楼,室内设施非常整齐、美观,房屋周围种植果树、剑麻、仙人掌等。

京族人的服装朴素美观,独具风格。男子喜欢穿长至膝盖,窄袖袒胸的上衣,下着长而宽的裤子。京族妇女喜欢戴耳环,头发从中间分开,两边留有“落水”,结辫于脑后,发辫一般都用黑布条缠着盘绕在头顶上。妇女上身内挂一块菱形遮胸布,外穿一件紧身短上衣,显得极其雅致优美。

[page]

京族人在饮食方面,以大米、玉米为主食,以番薯、芋头为杂粮。每逢节庆之日做糯米饭与糯米糖粥。肉食以鱼虾为多,并喜欢以鱼汁做调味品下饭。

在京族人的村子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哈亭”,它不仅供奉全村人最为崇拜的神祗,以及每个家族的祖先牌位,而且京族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哈节(“哈”就是唱歌的意思,“哈节”就是唱歌的节日)也在这里举行。过哈节时,村子里男女老少穿着一新,聚集在哈亭举行迎神、祭祖、唱哈等一系列活动。

哈节期间最受人欢迎的活动是唱哈,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哈哥,专门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哈妹,用竹板和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过节的人们一边开宴饮酒,一边听歌伴奏,纵情欢娱,通宵达旦。每当哈节,皓月当空,海浪轻拍,青年男女们在哈亭外踏月传情,趁花好月圆的良辰吉日,彼此敞开心扉。

能歌善舞的京族人民,唱歌时常用他们那独特的民族乐器--独弦琴伴奏。独弦琴也称“瓢琴”,多用一米左右剖成对半的大斑竹制作而成。独弦琴的音色清澈明亮,有吟唱韵味,演奏各种滑音、波音、倚音有独特效果,音质清雅,婉转悠扬,极富抒情意味。

京族一般在哈节期间要举行舞蹈活动。过去最常见的舞蹈有“跳天灯”和“花棍舞”。“跳天灯”由4-6个(或8个)女子表演:演员们上身穿白色长衣,下身穿黑色裤子,头上顶一个盘子,盘内点着三枝蜡烛,演员们手中还各拿一个杯子,杯子中也点一枝蜡烛。整个舞蹈动作不算复杂,但闪闪烛光与飘飘白衣,相映成趣,看去十分优美。“花棍舞”由一个或两个女演员表演:演员身穿白色长衫,两手分别拿着一根木棍,棍上缠着彩色纸,一般是先唱后舞,唱词的内容很广泛,有叙述父母养育之恩的,有表现男女深厚爱情的,不一而足。

近年来,京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传统的捕捞、水产品加工和浅海滩涂养殖外,还发展起了边境贸易和旅游业,实现了渔、农、工、副、商全面发展。从捕捞业来看,改变了过去小拉网和小竹排生产为主的状况,用上了机体小、速度快、操作灵活、耗油少的排尾机及先进的渔具,出海作业收入相对稳定。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和冷冻技术的广泛运用,海产品销售市场更加广阔。在海洋捕捞的同时,京族人民还不断开拓市场,发展海产品加工业,提高了渔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海滨陆上水面和浅海滩涂养殖业是京族三岛高效益的新兴产业。京族三岛有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面积1万多亩,拥有海滨陆上可开发为海水养殖的水面数万亩,现在这些资源正得以开发利用。

边境贸易日益活跃。京族是跨境民族,与越南主体民族越族有共同的语言和传统文化。他们从越南采购国内所需商品运回国内销售,又将越南市场需求的商品,通过陆路、水路运到越南销售,直接加入了边境贸易的行列。

京族三岛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方兴未艾。海岸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环绕三岛长达13公里的海滨沙滩宽10-20米不等,沙质细软金黄,被誉为“金滩”;海水洁净碧蓝,浅水区宽阔平坦,白日风平浪静,渔舟点点,晚间潮涨浪涌,波涛阵阵。海洋、沙滩、树林、鹤群,构成了京族三岛独特的海滨天然风光,是不可多得的海滨浴场。再加上京族人民的纯朴热情,是京族三岛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今,已建“京岛旅游度假区”,不同档次的宾馆、海洋餐馆鳞次栉比。京族三岛正张开双臂,迎接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

京族三岛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收入增加,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家用电器设备齐全。交通运输及通信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使京族三岛开始步入信息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