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藏族工艺

自古以来,西藏就以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神圣高洁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而璀璨的藏族艺术,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藏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其藏戏和唐卡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也非常发达。历代优秀的民间画师和工匠创造了无数精湛的艺术作品。人物壁画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寺院雕塑惟妙惟肖,神态各异;布达拉宫等藏式建筑气势宏伟,神圣庄严;喇嘛僧人用酥油制成的酥油花造型精巧,色泽耀眼夺目。藏族文学也同样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早已蜚声世界。

酥油花

酥油花是塔尔寺的三绝之一。酥油花就是用酥油制成的奇花异草、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各种人物。每年从立冬开始,酥油花艺人便将纯净的酥油切成薄片,和上冰水,像揉面一样揉匀,然后再掺以各种矿石染料,色泽鲜艳,经久不褪。这些工艺精巧、造型逼真、形象各异的酥油花,将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的塔尔寺灯节隆重展出,成为该盛会特有的亮丽景观。

藏戏

广泛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相传是15世纪初由噶举派喇嘛汤东杰布为化募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资金而创。传统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记、历史事件,如《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连台演出,并穿插歌舞。演唱时,其他演员也合声帮腔。唱腔变化较多,舞蹈动作舒展。一出戏一般分三个段落:①出场仪式,藏语称为“顿”;②正戏,藏语称为“雄”;③演出结束时的祝愿形式,藏语称为"扎西"。伴奏主要用鼓、钹等。化妆、道具都很简单,过去多在广场演出。民主改革后,艺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剧目也经过改革,得到新的发展。

唐卡

唐卡(也写为唐嘎或唐喀)是一种用纸或布作底、用绸缎装裱而成的彩色卷轴画,富有藏族宗教文化特色。唐卡的题材和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根据品种和质地的不同可分为刺绣唐卡、织锦唐卡、贴花唐卡和珍珠唐卡等。这些唐卡的立体装饰效果尤为明显。

壁画艺术

西藏壁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100多年前就开始萌芽。西藏壁画艺术构图严谨、丰满,布局疏密有致,层次丰富,活泼多变。绘画以铁线描法为主,结构严谨,神态逼真,色彩鲜艳浓重,对比度好,尤其是“金”的大量应用,不仅有“描金”“干贴”,还有在表现画面最明亮处的“磨金”。“金”不仅用来勾线、画图案,而且大量用在壁画中的饰物、供品及佛像身上,因而显得光彩夺目。西藏壁画艺术为人们研究西藏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文字记载所无法代替的形象的历史资料,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遗产。

雕刻艺术

藏族的雕刻艺术,从画风上可分为宫廷雕刻与民间雕刻两种。宫廷雕刻拘谨刻板,而民间雕刻自由豪放,单纯粗犷。民间雕刻渗透着更多的世俗生活的风采,多见于经板、麻尼石、岩石、古建筑物及法器等。

造纸工艺

藏族的造纸历史很悠久。根据纸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制成种类繁多的藏纸,其中“达波纸”“孟噶纸”“金东纸”及“阿交加交纸”最为著名。“阿交加交”具有很强的毒性,可防虫蛀鼠咬,由于原料茎杆绵柔,“阿交加交”纸经久不烂,因而藏寺庙中许多完好无损的经文,就是用这种纸印刷的。

氆氇

藏语音译。藏族手工业产品。盛产在山南、日喀则及拉萨等地。一般用以缝织衣服和坐垫等。品种很多,总的分为普通氆氇和细氆氇。

根卡

根卡为藏语音译。藏族拉弦乐器,与阿拉伯乐器卡曼哈(kaman-cha)极相似。琴身木制,琴筒前口蒙皮。有弦三根,琴底有一铁柱支撑,演奏时立在地上,并可转动琴身使弦就弓。音色优美,用于合奏和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