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回族婚礼撒金豆习俗

撒金豆,回族群众也叫“撒喜”。当新娘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按照回民的习俗,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香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阿訇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其大意是:结婚是成人的标志,从此要严守教律,孝敬父母,上进求学等。然后阿訇对着证婚人部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则马上表态。再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如表示愿意,阿訇就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诫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证婚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准备入洞房时,教长或家长或亲朋好友将早已准备好的“金豆”(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缘,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新郎入洞房时,将喜枣、喜糖等撒向围观的群众,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皆争先恐后地从地上抢拾。

回族这种撒喜的习俗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盛行。据《清源金民族谱丽史》篇载:“西域回回那叽呐,选民间女子立其宝,为金豆撒楼下,命女子擢取以为戏笑。”可见过去有些富商是用真正的豆粒黄金来撒喜,后来劳动人民因没有黄金,就用自己喜爱的枣子、糖、花生、核桃等来代替。

撒喜以后,要耍新郎,不能让他随便进洞房,新郎一般要请姐夫等人保驾或掩护,准备冲进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挡住了,要将锅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脸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时才放进洞房。有此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当新郎入洞房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在其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个破草帽,脖子里挂一个铜钟,反穿羊皮袄,倒骑毛驴,在众人的逼迫下,转圈圈,逗笑话。回族群众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吃过晚饭,开始闹洞房,大家民主推荐一位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出点子,串节目。新娘、新郎在威逼下和笑声中表演夫妻共吃一只糖,说绕口令等各种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