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在松锦之战后依然没有选择南迁的理由是什么?

  朱由检是明朝时期的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明朝崇祯十五年,关外辽东的松锦之战以明军大败特败而结束,明朝中央直辖的洪承畴及其直属军团全部阵亡或被俘,除少数辽东军队在吴三桂等人的带领下逃脱出来,借山海关关城暂时档住清军外,明朝在急需平乱的关内已经没有了能打的军队,南方虽然还有左良玉等和李自成对抗的军队,但他们已经变成了军阀性质,崇祯无法有效指挥他们。

  还在松锦之战进行时,关押中的孙传庭被崇祯紧急起用,派他去西北练兵剿灭李自成,但需要他练出有战斗力的军队也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松锦之战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已经无粮可调,无兵可用,在关外满清和关内李自成的双重攻击下,明朝的北方明显守不住了,南方的湖广、四川等地也兵祸连连,当时唯一完好的地域就是江南地区。

  在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结束后,因为暂时无兵调派去围剿关内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等部,让他们借机壮大。特别是李自成,他建立的短暂帝国就是从崇祯十五年开始崛起,李自成在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就攻占了整个北方地区,灭亡了大明朝,可在这两年时间里,端坐在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却没有往南方的南京撤退。

  在当时,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整个大明朝最富裕的地区,南京还是明朝的国都之一,崇祯皇帝退到那里依然有财力、物力和人力来中兴大明。可为什么崇祯皇帝在北方残破,毫无希望的危急关头也不去组织机构依旧完整的南京?结论是,他不是不想去,可利益集团的阻扰和高傲的性格让他错失最后的机会。

  第一: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过李自成会那么快地打到北京城下

  松锦之战刚结束时,李自成还在湖北一带浪荡,而且李自成在湖北襄阳成立政府后,并没有从河南直接北伐,他是想先打回陕西老家,当时崇祯皇帝已经派出孙传庭去陕西、山西一带练兵抵御李自成。

  有潼关天险和孙传庭在,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没觉得李自成会短时间内威胁到北京。何况靠近湖北的九江还有个左良玉可以牵制李自成,虽然左良玉根本不敢主动进攻农民军。

  可孙传庭在已经乱了方寸的崇祯皇帝严令下,放弃守卫潼关,在粮饷不济的情况下带着还没有练成的残兵去和李自成决战,结果被早已非吴下阿蒙的李自成击败,孙传庭战死,明朝最后的一支还能听从崇祯命令的军队全灭。

  然后整个陕西、山西和京畿之处没有了能使唤的军队,李自成几乎毫无阻拦的就轻松杀到北京城下,崇祯十六年十月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三月就兵临北京城下,速度太快了,给了崇祯皇帝和满朝官员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南、北双方的士绅集团和勋贵集团都不愿意崇祯皇帝南下

  北京是明朝的国都,也是明朝的经济中心,周围的土地财富极为庞大,经过二百多年的不断兼并,这里的土地资源都在北方士绅集团和勋贵集团手中。北方的士绅集团和北京城里生活了十几代的勋贵们把身家全压在这里,他们绝对不会同意南迁,南迁意味着他们世代占有的庞大的土地全部要抛弃。

  在农耕文明社会,土地可是这帮权贵们的命根子,严格来说是比金银等钱财更重要的命根子,即便是赶紧的抛售估计都难得出手,因为崇祯皇帝和朝廷一跑,绝大部分有钱人也都要往南方跑,谁来做接盘侠?没人接手就只能割肉,他们才不会干。

  所以他们不支持崇祯皇帝南迁,退一万步说,明朝被李自成灭掉了,他们也可以投降嘛,只要新朝能保住他们的财富,为谁做官不都是一样的做官?他们想得很美,唯一没想到的是李自成对权贵们的憎恨,结果前后两拨,李自成抢他们的钱,满清入关后抢他们的地,终归还是丢掉了一切。

  北方抛弃后,一大堆北方士绅和勋贵们到了南方更麻烦,这么庞大的群体要去和南方的士绅集团争夺土地资源、政治资源,南方的士绅集团又不会干,他们早就把坑都占满了,哪来的土地和官位给北方来的同袍?因此,南方的士绅群体也是强烈抵制。大家都不配合崇祯南迁,他哪走得了?

  在李自成攻陷山西后,左都御史李邦华(后在李自成破北京时自杀殉国)就曾经建议崇祯皇帝南迁,当时跳出来激烈反对的就是东林党人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他直接挤兑崇祯说:“贼四面环集,乘舆将往?请固守根本,以定人心。”

  等到李自成快杀到北京城下时,督师大学士李建泰(明亡,他降清后又反清,失败被杀)也出来建议崇祯南迁,在崇祯表示要以身殉国时,李邦华等建议让太子南下,这个时候还是代表东林党的光时亨站出来反对:“奉太于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气得崇祯说出了那句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

  光时亨多次阻扰崇祯南下,导致崇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这名官位不高的东林党小卒子也没落到好,他在北京城破后短暂的投降李自成,后又跑到南明朝做官,被东林党的死对头马士英抓住小辫子干掉,马士英给他治罪的罪状就是阻止崇祯南下:“给事中光时亨力阻南迁,致先帝身殒社稷;而身先从贼,为大逆之尤。”

  第三:崇祯皇帝不信任南方的东林党集团,害怕皇室被架空

  崇祯皇帝从登基一直到殉国,整整十七年,内阁成员换了无数个,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禁止东林党人入阁,他知道自己拿这帮人没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提拔非东林党人在内阁予以制衡。

  如果南迁,那等于是羊入虎口,整个江南地区虽富,可那里也是东林党人的老巢。崇祯从骨子里不愿意去受夹板气。

  至于太子南迁?安史之乱时的唐玄宗就是前例,就连阻止崇祯南迁的光时亨都明着说出这事极有可能,从东林党人在后来南明弘光朝的表现来看,他们还真是做得出来。

  所以崇祯委婉的表示太子年幼无威,去了南方恐怕被架空,自己就阻止了太子南下另立中央,实际上是担心自己做了唐玄宗,他也不想想,即使做唐玄宗,只要太子在位也还是大明朝,肉总归是烂在锅里。

  第四:整个朝廷的南迁是一项大工程,当时的条件已经不允许崇祯皇帝组织大迁移

  等李自成攻破山西然后迅速的扑向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来不及准备南下了,早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整个京畿地区就乱了,原因是兵灾和大疫。

  崇祯十五年清兵入关过一次,紧接着崇祯十六年京畿地区发生鼠疫,两次大灾难接踵而至,老百姓死的死,跑的跑,京畿地区早就十室九空,已经无法组织起足够多的劳力配合朝廷南迁。

  当时崇祯皇帝手头上也已经没兵可用了,国都和皇帝整体南迁绝不是说走就能走的,紫禁城里的嫔妃,数万宫女、太监,包括各部官员,生活在北京已经数代人的大批勋贵集团和他们的家人、奴仆等等,要走的何止数十万。

  这么多人迁移,需要携带的家当少不了,沿途需要保护的兵力也少不了。没有劳动力帮助搬家,没有足够的兵力护送,从北京南下到南京,沿途两千多里,这么远的距离根本就没法走,如果是无组织的大迁移那更是一场灾难。

  最主要的是行动不会快,很有可能被李自成追上,半年时间李自成能从陕西打到北京,再一鼓作气追到长江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当时即使崇祯南下的建议通过,也没法走了,孤身轻骑前往南方?那不是南狩而是逃命,要面子的崇祯死都不会干。

  综合以上原因分析,崇祯或许有过南迁的心思,但阻力还是太大,没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他走,都放不下那些带不走的土地。何况崇祯的性子本就倔强、刚烈、高傲,他不愿意背着逃跑的名誉去南京,也不愿意去和东林党勾心斗角,甚至都不愿意搞狡兔三窟那一套,连儿子都不放走。他或许还有着一定的侥幸心理,直到李自成攻进北京外城时才彻底放弃,把几个儿子放出宫,不过一切都晚了。

  崇祯不南下对于后来的南明来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崇祯和他的直系子女是当时天下人都认可的能代表明朝的旗帜,南明和南宋相比,不断的内耗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一面唯一的旗帜,永历皇帝时期的南明擎天双壁李定国和郑成功也是因为拥唐拥桂的政治因素才没办法通力合作,所以,崇祯皇帝真要是一心南下,即使只过去他一个人,南明的历史也会大不同,估摸着搞出个南北分治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