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刘裕既然已经掌握朝政局势 刘裕为何还要杀光司马家族

  对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何还要灭司马懿满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或许在史书上记载的就寥寥数字,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充满血腥与杀戮,“一将功成万骨枯”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要成就比将领更大功业的皇帝,他们手上的鲜血更是不用多说,平民百姓的、对方士兵的,以及一个特殊的群体——政敌家的皇室子弟。

  但通常来说,他们不会赶尽杀绝,因为古代十分重视忠君的名声,起兵反叛是大逆不道的罪名,会受到天下人的唾弃,所以想要成为新的皇帝,敌人家的皇室之人自然要杀,但只杀主要的,剩余的很多人都会留着,以此彰显自己的仁厚之德。但南朝宋国的开国皇帝刘裕却在掌握大权后,还对司马懿家的所有人赶尽杀绝。那么,他究竟是为何要这么做呢?难道他不要仁厚名声了吗?

  01形象负面,臭名昭著

  虽然在古代的王朝历史中,和平是主流,但战争时刻存在。而一旦发生战争,那么死亡就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和一段简短的文字历史。不过,普通人只能是众多数字中的一个,而一段简短的历史则是指的一些前朝的王侯将相们如何死去的。

  根据很多文字记载来看,一般都有很多皇室中人能够活着,因为新的皇帝为了留得好名声,都会留几个没有威胁的人。甚至宽容大度点的,还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空有爵位和俸禄的职位,让他们一辈子无忧。但运气不好的,可能就是死,但鲜有做绝的皇帝。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皇帝却做出了屠戮满族的举动。

  02前车之鉴,后世之师

  第二个原因就是刘裕不相信司马懿的后人,因为他家有前车之鉴。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魏国政权在曹叡死后就散乱一团,当时的曹芳继位之后,司马懿趁着他出城祭祖之际,率领三千死士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政变。

  也就是从这以后,后面的司马昭司马师两人要么杀曹魏的皇帝,要么“让他们禅位”,自己做了皇帝。祖上都做过反君主的叛贼,那么刘裕自然是不会相信司马懿的后人会完全诚服于自己,因为出身草根,一路上来有多不容易,他自己是知道的,所以他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后路交给一个不知道会不会发动叛乱的人。

  如此情况下,他有了斩杀昏庸之人的名头,自然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名头为自己除去政敌,因为只有斩草除根,才能防止春风吹又生。而司马懿家族的后人,只要屠杀干净,自己才能安心的坐在帝王之位上。

  03命定之说,不可不信

  第三个就是当时的命定之说。虽然历朝历代反叛的人,为了让自己师出有名,都会找个由头,比如秦末的大泽乡起义陈胜为了师出有名就有了鱼肚里“陈胜王”的“上天示意”。而后来的安禄山为了自己反叛有名,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而刘裕不需要出师的“名”,但他相信天命。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们即便是信奉儒家之学,但孔子强调的“尽人事,远鬼神”,他们却是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因此十分看重“上天的旨意”,然后还会采取所谓的跟上天“通信”的方法,来让自己江山永固。但刘裕却是从命定的角度承袭“上天的旨意”。

  当时他还未称帝之前,上天之命是“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因此,当时的司马德宗虽然已经被他杀了,但他自己还是不放心,因为这才一帝。虽然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掌握了兵权,完全可以杀了全部的司马家族的人,但他始终相信还有一帝,即便是自己杀了,将来指不定在某个角落会突然起来反叛自己,成为皇帝。

  为此,他决定践行这个天命,那就是先推举一位皇帝出来,即司马德文。他当了皇帝之后,得到了史官的记载,自己杀了也不算违背天命之说。于是,他在司马德文上位之后立刻斩杀,然后称帝,这个时候再斩杀他们,就能斩杀殆尽,也能让宋国王朝永固。

  04结语

  不得不说,刘裕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皇帝。他杀了司马懿家的人,既不会恶名昭彰,还给自己的政权带来了很大的稳定性。因为他完全是算准了当时每一个群体的人心。天下百姓有大逆不道反新君的说辞,但在他这里,可能就成了赞美。因为司马懿家族的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名声,其治下的百姓苦不堪言,哪里还会说刘裕的不是。

  这种名声上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那么他就算是师出有名了,所以杀尽司马懿家族的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这铲除之下的心思却也很明显,那就是他不相信司马家出了一个反叛的司马懿,后来的人会甘心称臣,所以直接杀掉。再者就是他本人的一些命定之说,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为了让自己安心,也未尝不可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