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汉高祖本想改立太子,为何见到商山四皓之后就放弃了?

汉高祖刘邦原本已经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由于刘邦格外宠爱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又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便想废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很多大臣进谏(萧何张良等都在列),都没有让刘邦改变主意。

太子的生母吕后便向张良问计,聘请刘邦亲自派人没有请到的四位隐士,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并刻意安排让刘邦见到,面对刘邦的询问,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所以我们就一起来作太子的宾客。”

商山四皓

“商山四郜”事件发生之后,刘邦据此认为太子羽翼已就,彻底放弃了更换太子的念头,为什么呢?

在开始探寻真相之前,必须先强调两个关键点:1,刘邦是个聪明人,属于那种一点就透,闻弦歌而知雅意的那种,而不是后知后觉得,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对张良的使用上:“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张良的“策”,只有刘邦听得懂!2,商山四皓并非多么了不起的人物,绝对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商山四皓,指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分别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具体负责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职,属于可有可无的职位,高祖邀请他们,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而已。

当刘邦确认了商山四皓的身份之后,以他的智商,瞬间便了然了背后的玄机:首先,皇帝都请不来几位“隐士”,你去请来了,感情你的能力比皇帝还高不成?此举不是明显让皇帝丢脸面,下不来台吗?太子几斤几两,刘邦比谁都清楚,他绝对没有这个胆量,那么幕后主使必然且只能是吕后。

其次,夫妻数十载,吕后的智商和才能如何,刘邦更是了如指掌,刘邦也同样清楚商山四皓没有实际的价值,而通过这种迂回的手段来表明立场和态度,不可能是吕后所能谋划出来的。要知道吕后的性格特征是做事决断果敢而又狠辣(在刘邦不再的情况下,处死淮阴侯韩信),并不是以谋略见长的,能给她想出这种招数的,并且还能让其信之不疑的人物,刘邦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甚至可以直接定位到张良身上。

最后,刘邦需要想清楚、弄明白的就是,张良通过此举向自己传递的信息是什么了:第一,吕后并不怕你刘邦,甚至可以为了太子之位跟你翻脸。吕氏一族,人丁兴旺,在朝堂和军中已成盘根错节、尾大不掉之势;第二,即便是你能把如意立为太子,可你刘邦百年之后,吕后也能轻松将如意的皇帝给废了,因为你要知道,掌控着整个政府机构和军队的那些元勋,大多都是沛县的旧人,他们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只会选择站在太子和吕后一边,而不是相反。

张良作为汉初三杰当中最为深谋远虑的谋略家,早已把朝堂的局势了然于胸,吕后和太子的利益集团实际上已经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唯一的顾忌便是汉高祖刘邦本人而已。张良给出的请商山四皓的建议,实际上是试探吕后对汉高祖的有没有畏惧,而这也恰恰是刘邦更立太子的唯一优势,要知道,当时的刘邦已然非常衰老了。

商山四皓告退离去之后,汉高祖刘邦顿时英雄气短——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张良的判断,从来没有错过,其眼光之老辣,汉高祖刘邦的体会比任何人都清楚,于是乎便彻底的认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