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战功赫赫的汤和为何却不在列?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当时位列国公者共六位。战功赫赫的汤和却不在列。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地位依次降低。朱元璋开国后也沿袭了前朝的制度,以此封爵。除了将子、男两爵封给起义中战死的功臣外,封了公爵6位、侯爵28位、伯爵2位。

  毫无疑问,公爵是当时受封中的最高爵位。当时受封最高爵位的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乱世之中,文人智士帮君王出谋划策,为的就是平定天下后封侯拜相。武将勇士们帮君王出生入死,为的就是一刀一枪打出个功名来封妻荫子。

  而君王治下,每有封赏时必会根据功劳大小,从而显示出他的公正,也可以激励部下更好的效力。可是朱元璋这次封的开国六公却颇有不公的意思。因为他或是有意或是无意的地漏掉了一个原本可以封公的功臣,这个人就是汤和。

  仅被封为中山侯的汤和,绝对有资格入公爵之列

  首先汤和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义的一批将领,资历绝对够。

  朱元璋刚刚参军的时候,同乡的汤和便追随左右。至正十五年,朱元璋交兵马全交给了郭子兴,只带24人出去开辟山头,汤和依旧在列。可以说汤和跟朱元璋的关系,就好比曹操刚起兵时就拥护他的诸曹夏侯一般,都是军中的元老级人物。

  其次汤和南征北战,屡次立功,他的功劳比之六公丝毫不逊。

  朱元璋在征南战北的途中,绝对离不开汤和的身影。而且汤和充当的不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先锋角色,而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帅之才。

  至正十六年汤和进兵常州,逼和张士诚,至正十八年在长兴大破张士诚……汤和的军事才能在朱元璋的军中,绝对是第一流。

  常与吴接境,张士诚间谍百出,和防御严密,敌莫能窥。再寇,再击却之,俘斩千计。

  再对比下朱元璋敕封的开国六公,除了文武班首的徐达跟李善长。其余四人,无论是战功、或是资历、威望,汤和都可与之比拟甚至尤胜之。可偏偏后辈如李文忠、邓愈都能当选六公,而汤和这个元老大将却无缘公爵,低于后近。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对汤和如此不公呢?

  朱元璋跟汤和的矛盾由来已久,朱元璋猜疑的双眼早已盯上汤和

  历史上对汤和未能封公的原因,大致归纳于汤和在至正十七年中发的一次“牢骚。”

  当时汤和驻守常州,因为有事请教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心中不悦借酒醉埋怨道:“我现在镇守常州,如同站于木梁上。向左倾斜就是敌方,向右倾斜就上己方,主动权在我手里。”

  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

  汤和这番醉酒之言,看似是大逆不道。但其实汤和从刚起兵到大明建国后,他对朱元璋始终都是忠心不二。因此他这番话实际上是在变相的向朱元璋表达自己的忠心跟重要性。

  可是用在天性多疑的朱元璋身上,却没起到他想要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朱元璋猜忌和记恨。但朱元璋当时的恨意并没有表露出来。一是当时正是用人之际,二是汤和是元老级别的大将,若因为一番醉话便处罚他,只恐寒了众将士的心。

  到了天下大定之时,他才以汤和未将陈友谅残部全部肃清为由,不封汤和为公爵。直到伐蜀大捷后,朱元璋仍然旧事重提,斥责汤和失语之罪。

  如此看来,汤和的醉酒之语显然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已经被朱元璋猜忌的双眼牢牢盯住,因此不被封侯也理所当然。

  可这里还有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人铺路,大肆屠杀功臣,开国公侯几乎被屠杀殆尽。可就像未被封公一样,汤和再一次成为了例外。开国之前就被朱元璋猜疑,以致未被封公,结果竟得到了善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真的的对他手下留情了吗?

  汤和因为醉酒之言被朱元璋猜疑,但他也看清了朱元璋的真面目

  汤和虽是武将出身,但他并不是一个莽夫,反而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明史上说他沉着、敏捷有智谋。因此在受到朱元璋的猜疑记恨后,他看出了朱元璋气量狭窄的另一面,今日的朱元璋再不时是从前那个放牛娃朱重八了。沉着、敏捷的汤和在看清朱元璋的真面目后,他保持了理智,不动声色地开始为自己的后路谋划。

  醉酒失言后,汤和再治理常州,仍然会不断的出现酒后误杀无辜的事。副将为了避免汤和错杀,便提前做好了假人头。汤和还当是真人头,哈哈大笑。

  按理说汤和醉酒惹怒朱元璋之后,应该会克制酒瘾,可他却毫不忌讳,还被部下用假人头便糊弄过去。这并不符合汤和一贯稳重的作风。所以汤和之后的醉酒,只是他为了明哲保身所演的戏。目的是让朱元璋知道,他只是个嗜酒如命的糊涂虫,对你老朱家的政权构不成任何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