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它是中国历史上等级最高,风景最美的监狱,但是只关过一个人

1898年9月的一天,北京紫禁城内,一个老妇人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用手指着跪在她面前的“黄袍男子”,破口大骂:“你这没良心的,竟然这么对我!你看看你搞得这些政策,全都是违背祖宗家法的!”而这个“黄袍男子”此时已是瑟瑟发抖,他知道,他失败了,彻底的败了,而接下来的余生将会“暗无天日”。

相信小伙伴们看到上面这段描述,已经能猜到这个老妇人和“黄袍男子”的身份了,他们是慈禧和光绪,而上面的这一幕就发生在那次有名的戊戌变法之后。从这一天起,光绪永远的成为了“傀儡”。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光绪过起了囚徒一般的生活:当慈禧住紫禁城时,他就被“关”在瀛台,仅仅接见大臣时才会被慈禧像木偶一般提出来;而当慈禧住颐和园时,光绪就被“关”在玉澜堂,几乎不得见天日。今天宫殿君就带着各位去看看玉澜堂—一座等级最高,风景最美的皇家监狱。

玉澜堂,位于颐和园昆明湖畔,风景秀丽,按照咱今天的说法叫“湖景别墅”,它始建于乾隆年间,曾是光绪之前历代皇帝们住在颐和园时的书房。光绪时,这里是他的寝宫。

(玉澜堂内部)

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玉澜”二字取自“玉泉涌微澜”的诗句,很好的贴合了昆明湖的景色;走近院里,其东配殿叫“霞芬室”,西配殿叫“藕香榭”。本来这三个殿堂都有后门,东殿可直接穿到仁寿殿,方便皇帝临朝处理政务,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方便光绪和隆裕皇后过夫妻生活(不过相信光绪肯定不喜欢)。

但是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软禁玉澜堂后,慈禧就命人将玉澜堂的四周(除了正殿大门外)都砌起了围墙,以防止光绪出逃。如今,你到玉澜堂参观还能看到东西配殿里的围墙,这是故意留下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光绪与慈禧的“纠葛”

光绪是慈禧的亲侄子,当年同治皇帝死后,慈禧硬是千方百计的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时年仅4岁)的光绪扶成了大清国的皇帝,为了完全控制住光绪,慈禧不准任何人在光绪面前提起他的生身父母,同时还对他“严加管教”,强令其称自己为“亲爸爸”;幼年的光绪在慈禧的“严厉”之下,每天都战战兢兢,连太监都敢欺负他,据史料记载,光绪皇帝经常吃不饱饭,而当时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于是他总去偷太监们的东西吃。哎!堂堂一个皇帝竟然沦落到偷太监东西!

好不容易熬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慈禧又不放权,当光绪16岁时,曾有大臣建议皇帝亲政,结果慈禧表面同意,却并不发布任何谕旨;终于,在光绪18岁时,慈禧同意光绪大婚,并为他选后。天真的光绪以为自己成了家就能摆脱慈禧的魔爪,结果,选出的皇后是自己的表姐—隆裕;哎,光绪皇帝只能无可奈何。

终于,在1898年,由于内忧外患,人民迫切要求“改革”,而光绪这时也想施展自己的抱负,毕竟他是个有“理想”的皇帝,不想让大清江山毁在自己的手里,于是,那场有名的“戊戌变法”开始了。

无奈,这场变法受到了清廷内保守势力的反对,加上支持新政的光绪没有实权及经验不足,最后演变成为政变,光绪也因此受到了慈禧的大加斥责和怪罪,开始了他悲惨的“囚徒生活”。

玉澜堂里的光绪

被幽禁在玉澜堂的光绪,心情是抑郁的,他幼年在师傅翁同龢的悉心教导下,早已有了要治国强民的理想,可惜,他只是一个“提线木偶”而已。

据史料记载,光绪除了日常给慈禧请安和接见大臣、外国使节可以离开玉澜堂外,其他时间都只能待在这个小院里。当有大臣和外国使节来访,光绪就象征性的“陪”在慈禧身边,几乎不说话,出个声也只是表示对慈禧意见的赞同。

在这个清冷孤寂的院里,光绪找人要来了一套唱戏用的小锣鼓,每天百无聊赖时就使劲敲鼓发泄,当时有太监禀报慈禧,慈禧也只挥挥手:“罢了,随他去吧!”

一个被“废掉”的皇帝,连太监宫女们也不把他放在眼里,有一次,玉澜堂里光绪寝宫的窗户纸破了,当时正值大冬天,太监们知道后非但没补,还奚落光绪。当时有一个内务府的大臣知道了这事,就自作主张的叫人将窗户补上,慈禧知道后,非但没夸奖他,而且还嘲讽了这个大臣,于是,从此之后,就更没人管光绪的生活。

(影视剧中的光绪)

据德龄公主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时光绪看到慈禧照了很多照片后,也特别想试试这个西洋玩意儿,他说:“连太监宫女都能照相,我堂堂皇帝却连这待遇都没有。”听到这样的感叹,留法回来的德龄公主很同情,于是答应给光绪拍照,可光绪听后,虽然高兴,但转念又担心起来:“这事还是小心为妙!”因此,光绪帝的一生,仅留下过一张照片,即他四岁时的一张骑马照(如下图),而在这之后,特别是在成年后,几乎没留下任何影像。

在玉澜堂的门口,有一对石头,名“母子石”,据说是慈禧太后特意做的,意思是告诉光绪,你看你戊戌变法时对我做的那些事,还想软禁我,杀我,你这做儿子的连顽石都不如!

一座玉澜堂,风景很美,却是一座“监狱”,每每走进它,都会令人想起光绪,如果当年没有慈禧,相信光绪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可惜,历史不容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