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帝师互掐,科举考试直接爆冷门

翁同龢:被慈禧选中的帝师

清道光十年(1830年)翁同龢出生在北京城内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寓所,自幼禀性好学,通读《四书》《五经》。道光二十五年中秀才,咸丰二年,应顺天乡试中,咸丰六年,殿试一甲一名,考中状元。

同治四年(1865年),“垂帘听政”的慈安、慈禧两太后谕令翁同龢为弘德殿行走,同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藻、实录馆协修徐桐负责教育年仅10岁的同治皇帝。第一次讲课,倭仁和徐桐讲授《尚书》和《孟子》的有关章节,翁同龢讲的则是是《帝鉴图说》,翁同龢针对同治帝年幼的特点,深入浅出,同治听得津津有味。除了给同治讲课,当时,翁同龢还奉命去养心殿给两宫皇太后进讲《治平宝鉴》一书的有关章节。同治病逝后,光绪继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庆宫,为光绪师傅。从教授光绪启蒙识字到被撤职回乡,翁同龢与皇帝之间以师生关系相处长达24年。

由陶慧敏主演的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

翁同龢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为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平反昭雪,当时轰动全国。光绪元年,浙江绅士汪树屏等以“复审疑狱有官员间相袒护的事实”联名向都察院控诉。此时,正好是翁同龢擢升刑部右侍郎,直接负责重大案件的审办,他细阅全部案卷,发现供词与诉状的疑点和漏洞甚多。在询阅了杨乃武姐姐的呈词和浙江绅士的联名控诉,走访了浙江籍的京官,听取了刑部经办人员的各种意见之后,调查证人,重新检验尸骨,终于查清葛品连系病死而非中毒死亡。至此,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得以平反。而这一案件也是翁同龢为官六十年所做的一件大事。

李鸿藻:晚清主战派重臣 反对慈禧重修圆明园

李鸿藻,字兰荪,号石孙、砚斋,出生于名宦世家,少年时代就聪明过人,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一年后又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0余年的为官生涯。他是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也是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当时,在对待日本侵略问题上,他在军机大臣中和翁同龢的主张一致,支持光绪皇帝主战,反对西太后、孙毓汶、李鸿章等人的妥协退让。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坚决主张抗战,反对屈辱求和。

从1868至1871年,同治皇帝和慈禧多次提出重修圆明园。当时国力日渐衰微,列强正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心存野心,李鸿藻念及国力日衰,百姓穷困,多次或“明疏”或“密谏”,明确提出“不应虚糜帑糈,为此不急之务”,竭尽全力阻止重修,最后,终于迫使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收回成命。

冀中河间等地出现大灾,灾区饿殍遍野,李鸿藻就和张之洞拟定了一份启事,呼吁朝廷官员募捐助赈。募捐多则白银一百两,少则十两、二十两,李鸿藻身体力行捐银五百两。他的廉洁清正,爱国爱民一直为后人称道。值得一提的是,和翁同龢一样,李鸿藻也是同治皇帝的老师,还有“高阳相国”之称。

帝师互掐,科举考试直接爆冷门

1889年的科举考试进行得相当艰难,因为两位皇帝老师争执不下,状元人选一直没有敲定。当时,翁同龢和李鸿藻都是阅卷大臣,两人各执己见,翁同龢支持费念慈,李鸿藻支持张孝谦,这俩人也确实有才,都是状元人选的大热门,当时人们认定状元肯定就在俩人之中。翁同龢与李鸿藻都担任过光绪的老师,地位和威信不相上下,俩人掐上以后,状元人选迟迟未定,最后,光绪只能亲自出马,出来劝架,眼看哪个也不能得罪,光绪就直接点了第三名张建勋为当状元,直接跳过被众人看好的费念慈和张孝谦。

光绪二十年,状元张建勋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三年,出任云南学政。张建勋致力于边远之地的教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是尽职尽责,担任云南学政时,还亲自跑遍了云南的39座州府。

声明: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文字内容由网络内容整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故事尽在旅游卫视,请关注每周六21:30由中航信托独家冠名的《中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