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有几个儿子?贾政到底喜不喜欢贾宝玉?
贾政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的人物,他一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贾珠,次子贾宝玉,三子贾环。贾宝玉和贾环都在书中出现过,只长子贾珠早逝,从王夫人的口中得知一二。在贾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夫人在阻止贾政继续毒打贾宝玉时,曾哭诉过自己这个长子,说“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看这段话,在三个儿子中,贾政最满意的子嗣应当是贾宝玉那早逝的哥哥贾珠。无论是王夫人还是贾政,一想起贾珠来,便悲从心起,泪如雨下。因此由暴打一事上,有人就提出了,贾政实际上并不喜欢贾宝玉。之所以对他抱有期望,实际上只是因为别无他选了。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对宝玉挨打时这样描绘的。宝玉和琪官相交甚密,而启明王爷却极为看重琪官。如今琪官寻不见人了,便令长吏来要。等长吏走后,贾政怒从心起,便嘱咐左右小厮,将贾宝玉压着暴打。
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赖大,来兴。小厮们答应了一声,方欲叫去,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page]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看文中“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中的“祸及于我”以及“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还有“堵起嘴来,着实打死!”等语句。人们便凭此,认为贾政虎毒食子,打的如此之狠,着实是想要了贾宝玉的性命。
但小编看下文,王夫人赶来护住贾宝玉。哭着说:“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而贾政在听见这话后的表现,则为“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由此可见,贾政并不是不爱贾宝玉,只是贾宝玉的所作所为,超出了贾政承受的界限。他希望贾宝玉好好读书,走上仕途,光宗耀祖,哪知贾宝玉偏偏沉溺女儿香,整日不做正事。所以爱之深,责之切之下,才在两件大事(王府来人,金钏自尽)发生后,怒极暴打。
- 上一篇:揭秘白起生父之谜:白起的父亲究竟是谁
- 下一篇:敲响大唐王朝丧钟的“甘露之变”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