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勃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如何评价王勃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称得上是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拜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谓少年得志,富贵功名不可限量。
王勃图片
顶着“神童”的美誉,王勃的仕途经历一度顺风顺水。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阁序》骈文最为世人所称颂,该作通篇文字对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铺叙了风景名胜滕王阁附近的人文景致,辞藻之瑰丽,大有汉赋之遗风,是后世普遍认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敌暗算。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鸡赋》而受到同僚弹劾,称其有挑拨离间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一度被称为旷世奇才的王勃顿时沦为被贬罪臣,不得不远离京师。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荐下当上虢州参军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轻狂而闯祸,竟将身犯重罪的官奴曹达私下杀害,此案震动朝野,连累王父亦遭贬官。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虽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却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这世上若真有一种人生恍如烟花般短暂却霎那间光彩夺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对这类人生最完美的诠释。上元三年暮春之际,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别老父之后,乘船回乡,当时正值初夏,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一代诗坛巨匠,就此殒命南海。
[page]王勃图片
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王勃留存在世的图片并不多。世人谈起王勃,除了一些史书中流传下来的人物肖像之外,大概只能从一些影视剧中演员扮演的王勃荧幕形象中大致推测出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奇才究竟相貌如何。
王勃图片
诚然,从留存不多的王勃肖像图中,我们所见到的诗人,都有着年轻俊逸的外表和顾盼飞扬的神采,想来与他少年得志,因文采出众而饱受世人赞誉的经历自是分不开。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王勃的官场之路却是几度浮沉,以至于其悲惨的遭遇至今令人唏嘘不已。
乾封元年,官拜朝散郎的王勃初涉官场,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刚入仕途便锋芒毕露,以一篇《乾元殿颂》而受唐高宗的赏识,被誉为“大唐奇才”。而后的几年间,王勃声名大振,若不是后来的一首游戏之作《斗鸡赋》无意中触怒龙颜,酿成大祸,王勃的锦绣前程,断不会就此毁于一旦。
在为数不多的王勃图片中,笔者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幅诗人矗立江边,神情黯然,背景为一片凄风苦雨的水墨画,想来那时,正是王勃被逐出长安,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岁月吧。
那幅图片中的王勃早已脱去了一身蟒袍,代之以布衣儒生装扮,独立苍茫江水之畔,内心的孤寂苦楚可想而知,似乎冥冥之中,暗喻了他再无机会重回官场,一展济世为怀之抱负,而必将在此浊浪滔滔的江水中觅得最终归宿的悲剧命运。
[page]王勃之死
王勃是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他年少多才,颇负盛名,名冠“初唐四杰”之首。但是天妒英才,王勃的一生颇为坎坷,大起大落,最终更是意外溺水,惊悸而亡,王勃之死不可不惋惜!
王勃剧照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流畅文章,被赞“神童”。九岁时通读颜师古注《汉书》,并能指出不足和纰漏。王勃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并被沛王李贤看重,召为沛府修撰。当时,贵族社会流行斗鸡,王勃因一篇《檄英王鸡》罹祸,被赶出沛王府,王勃为此深受打击。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游历蜀地近三年,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创作了大量的诗文。
终于再次谋得官职担任虢州参军后,王勃又遇到了第二次致命打击。他因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了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获罪。王勃在这次灾祸中虽因大赦天下而未被诛杀,但王勃的仕途已经彻底断送,甚至连老父亲都被株连,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县令,远赴南荒之地任职。被永远地逐出上流社会的王勃备尝心酸,在送挚友杜镜赴蜀地任官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心情抑郁的王勃远行到交趾县看望父亲,在回来的途中溺水而死,死时28岁。史料中对于王勃的死,是渡水遇难不幸身死,还是自杀,没有明确的记述,但可以想象的是,对于年纪轻轻、才华出众却又前途渺茫的王勃来说,王勃之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page]王勃有几种死因
关于唐代大诗人王勃有几种死因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他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官的父亲王福畴,于归程途中突遭海上风浪,行船被风浪打翻,因而溺水致死。一代奇才王勃年仅二十七岁的生命,就此埋葬于南海的滔滔浊浪之中,空留后世无限惋惜。
王勃剧照
亦有说法称王勃当时落水却并未死,然而因为沉船而至惊吓,落下了病根,被人救起后一度缠绵病榻,再加上回京再入仕途无望,未过多久,也便郁郁而终。是矣非矣,王勃的具体死因,在今天已无从考证,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之中推测出一个大概。
据新旧《唐书》记载,导致王勃二度被贬的直接原因,乃是因为其恃才傲物,不通人情世故,而遭同僚嫉妒所致,从这段记述中不难看出,王勃虽有才名,然而为人放浪不羁,缺乏政治手腕,在朝中人缘不佳。就任虢州参军期间,官奴曹达被杀一事,后人普遍猜测是有人设计陷害王勃,亦或者根本子虚乌有。可是不管怎么说,这次的祸事,虽遇赦而未令其丢掉性命,但还是直接宣告了王勃仕途的终结,同时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可怜年迈老父,因儿子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饱受困顿之苦。上元三年初夏,王勃风尘仆仆赶到交趾去看望父亲,返程途中溺水,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王勃有几种死因,后人不得而知。他的死因,究竟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满怀愁绪,悲愤自杀,亦无从查考。只能想象,他是怀着满腔愁愤黯然离世的。
[page]对王勃的评价
在唐代大诗人中,人们对王勃的评价普遍较高,不仅因为其少年成名,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诗坛神童,更因为他早年创作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名垂千古,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王勃剧照
同为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杨炯,在他的《王勃集序》中提到,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无怪乎太常伯刘公对其文采亦赞不绝口,称其为神童,对王勃的评价可谓高大上。
王勃因诗才而得唐高宗赏识,未及弱冠便已位列朝臣,原本是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才俊,然而人无完人,在才学上独树一帜者,往往性格孤傲,自视甚高,于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王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其就任朝散郎期间,王勃与沛王李贤等诸王斗鸡取乐,乘兴而作《檄英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其实王勃受此打击,并非真的因《檄英王鸡》而触怒龙颜,乃是因才高而被政敌所妒,故而杨炯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
王勃被逐后,便去游蜀,兴致高时与杨炯等一众诗坛好友白日纵酒,挥洒文墨,驰情于诗词歌赋。不久后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官奴曹达,犯下大罪,而至再也无缘官场,只得颠沛流离,于二十七岁这年意外溺水,郁郁而终。纵观王勃的一生,虽不乏灿烂光辉,却也终逃不过天妒英才的命运,因而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往往是赞誉文采之余,也多了几分哀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