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赵匡胤千古之谜 赵匡胤死因及传位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建立北宋。然而北宋当时在中国也仅仅是一个比较强的割据势力而已,如果它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一样,短短几十年而亡,人们也不会过多的表示惊讶。但是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天才的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威胁,铲除了五代以来“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式的频繁政变的土壤,同时在国内进行了政治经济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北宋政通人和、经济繁荣,重新一统华夏的历史责任,也就当仁不让的被宋太祖承担了下来。从乾德三年开始,北宋在赵匡胤的指挥下,进行了捷报频传的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网络配图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之手”开始不可阻挡的指向了北汉,然而,死亡又一次葬送了华夏民族统一的愿望。当年10月,赵匡胤在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后,离奇的崩逝于汴梁万岁殿,享年五十岁。

[page]

宋太祖的离世,使北宋丧失了统一中国的大好良机。即位的太宗军事上显然远逊于太祖,虽然北宋随后灭亡了北汉,却两次大败于契丹,导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燕云十六州始终未能收复。终北宋之世,这种巨大的战略被动一直压在皇帝和臣民的心头--一个连长城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占去的政权,究竟还能存在多久呢?

网络配图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传位给弟弟而非儿子

赵匡胤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相对而言,亦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恢宏大气的政治家。虽然他的江山得来似乎有点不够光明正大,有乘人之危的嫌疑,但他善待功臣,礼遇后周旧戚,与民生息,倡导文教,尊重读书人,首创偃武修文的文官制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相对于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轮番登台唱戏” 的混乱局面,立国16年后,北宋逐渐恢复战争的疮痍,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他理所当然地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拥戴,也为后世史家、学者所赞誉推崇。

[page]

赵匡胤死时正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盛年,本该大展宏图,正意欲北上收复“烟云十六州”,南下饮马长江,谁料老天吝啬,不愿再宽限他几年,壮志未酬身先死,这也是人生无奈之事。太祖的死,在当时已引起轩然大波,一直到今天,都是个无解之谜。

网络配图

而按照习惯,他应该传位给他儿子,可是他的弟弟赵匡义有野心,趁着宋太祖生病的机会逼迫赵匡胤,两人吵起来。吵些什么,外边人不知道,躲在外边远远地看,只看见蜡烛影子摇摇晃晃,有人影来回动,听有斧头把儿着地的声音,这就是有名的“烛影斧声”。没多久,宋太宗宣布宋太祖死了,临终嘱托由宋太宗即位,“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