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三国名相诸葛亮生前的两道命令 暗藏千古谜团

战争纷乱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历来被世人尊以忠义智慧的化身,无论在民间或者官方都有着极高的声望,尤其民间传说及影视剧的艺术化夸张,致使其在百姓心中堪称为神人。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轻摇羽善、风流倜傥、妙计连连的形象,在现代足以堪称为极致男神咯。

然而,一代能臣名相以劳累过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五丈原,着实令人扼腕叹息。但是,诸葛亮生前撤军为何让有反骨且被质疑造反的魏延断后?死后棺椁到底葬于何处?这两个谜团一直困惑世人千年,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那么,诸葛亮生前的两道命令到底是什么呢?

来看诸葛亮在撤军之前,下的两道命令:

1,命令让魏延断后。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关于这一关键时期的的描述,大意为:秋天时节,诸葛亮疾病困身,不能下床。秘密召唤杨仪、司马费祎和姜维等人商量死后撤军事宜,命令调派魏延断后,姜维随魏延之后,如果魏延不听调令,军队自觉调整自行撤退。这道命令始终是魏延到底有没有反叛的可能,终究要不要谋反的最大质疑点。

据《三国演义》前期描述及世人印象中魏延是有“反骨”之说的,诸葛亮让魏延断后,其实也就是提前设下的计策,对诛杀魏延早已有准备。其实事实上并非如此,按照正史的记载可以发现,魏延虽然略逊于关羽张飞之辈,但是武艺高强、有勇有谋、胸怀大略,诸葛亮一直比较信任。尤其是北伐期间,魏延也一直勇武异常,屡建战功。那么,诸葛亮死后,无疑魏延应该是最大的军事继承人。

[page]

当时魏延在军中的声誉威望,仅次于诸葛亮,诸葛亮的撤军计划只是杨仪、司马费祎、姜维商定计策,身为前锋的大将魏延竟然毫不知情,而且魏延如果不听调遣,军队自行撤离,这样的命令是个很大的疑问。也正因为此道命令,导致魏延与杨仪矛盾激化,魏延兵败被诛杀,成为历史上的千古冤案。

2,命令下葬选址。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描述:诸葛亮最后命令下葬在定军山,因为山石皆可为坟,足以容下棺椁,少放衣物,不需要陪葬器物。所以根据他的遗嘱,蜀后主刘婵便把他埋葬在定军山下,定名武侯墓。后来因百姓及群臣力荐,在定军山下为诸葛亮修建武侯祠的时候,栽种了寓意诸葛亮年龄的54颗汉柏树,历经千年的风霜雨打,现在保存下来的只剩22颗了。

上个世纪1979年曾有北京林学院专家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树木年龄进行了测定,最终确认这些树木生长已经1700多年之久。但是,此处并非诸葛亮尸首的安放之处,而是只仅仅有些衣物,也叫衣冠冢,诸葛亮的真身是否再次,历经两千年来,并无一人能够探究,诸葛亮的真实尸首到底在何处,直到现在也令世人困惑不解。

[page]

不过,关于诸葛亮的具体下葬过程,一直存在诸多传说,其中就有这样一种流传比较广泛。

诸葛亮死后,仅让四名士兵抬着棺椁径直向南奔走,抬棺绳索断裂便可下葬。四名士兵抬着棺椁奔走一天一夜之后,绳索断掉,就在士兵刚刚填埋完成之时,定军山一出山峰轰然崩塌,正好压盖四名士兵及诸葛亮埋棺之处,至此留下诸葛亮到底葬于何处的千古谜案.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不可全信,诸葛亮的棺椁真身到底埋在何处,只能寄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