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庭柱”究竟是哪四位呢?他们后来如何?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而袁绍便是群雄之一。事实上,袁绍集团的实力在当时位居群雄之首,是最有可能结束乱世、统一四海的势力之一。然而,由于袁绍的能力有限,又加之他的种种错误决策,使得袁军官渡大败,最终被曹操吞并。
但是,我们不能以袁绍集团的失败来说明袁绍帐下无将才可言。恰恰相反的是,袁绍帐下名将云集,而最为杰出的则有四位将领,后人称其为“河北四庭柱”。需要指出的是,曹操对袁绍帐下的这四位将领颇为忌惮。以下是具体介绍:
第一位:颜良
袁绍帐下的顶级名将,也是与文丑齐名的袁绍军双壁猛将,位列“河北四庭柱”排行之首。
在袁绍帐下,颜良以忠勇而闻名。在袁绍平定冀州、攻灭公孙瓒的多场战役中,颜良立下赫赫战功,深受袁绍看重。也正因如此,颜良的威名在当时绝对不可小觑。因此,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帐下的谋士孔融曾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而劝谏曹操小心他们。
公元200年(建安四年),袁绍、曹操于官渡交战。”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帅,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公元201年(建安五年),袁军兵进黎阳,袁绍仍以颜良进攻单独守护白马的曹将刘延。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毫无准备,仓猝逆战,遂被关羽击斩。
需要指出的是,颜良被关羽斩杀,并非颜良武力不如关羽,而是由于关羽偷袭,颜良缺少必要的准备。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为了神化关羽,把这一段史实进行了夸张的描写。事实上,颜良的武力绝非平平之流,这点我们必须承认。
第二位:文丑
袁绍帐下的顶级名将,也是与颜良齐名的袁绍军双璧猛将,在“河北四庭柱”中排行第二。
与颜良相似的是,文丑在袁绍军中也是以勇武闻名。在袁绍兼并公孙瓒,夺取幽州、并州的多次战役中,同样也是屡立战功,功勋卓著。
然而,在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
需要指出的是,文丑并非死于关羽之手,而是死于众多曹军刀下。文丑之所以战死,并非个人能力不行,而是袁绍所实施的战术错误。
第三位:张郃
字儁乂,三国时期名将。他本属袁绍帐下,位列“河北四庭柱”第三位。后归降曹操,成为曹军“五子良将”之一。
公元191年,袁绍夺取冀州后,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张郃投降曹操。此后,他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公元219年,他跟随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曹丕称帝后,升为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公元228年,跟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
事实上,张郃之所以在曹操帐下大放异彩,而在袁绍帐下表现平平,主要是因为曹操的用人之术远胜袁绍。而不变的,则是张郃非凡的军事才能,确为一代名将。
第四位:高览
字元伯,东汉末年袁绍帐下将领,与张郃并为袁绍大将,河北四庭柱排行第四。
据《三国志》记载,在官渡之战时,曹操率军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请,仅以轻骑救援,而命高览、张郃率重兵攻曹营,营坚不能下,粮谷被燔,郭图惭其计失,复谮于绍,高览等忿惧,遂焚攻具,率众降于曹操。后官至偏将军、东莱侯。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高览以后的事迹并没有记载。
由上观之,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四人构成了袁绍帐下的“河北四庭柱”,而曹操对此是颇为忌惮的。然而,尽管这四人军事才能卓越,但由于袁绍的无能,导致他们的军事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至于颜良被斩、文丑殒命、张郃高览归降曹操。而张郃自归降曹操后,才真正地发挥了自身才能,从而在三国历史上大放异彩。
可悲袁绍,志大才疏,葬送了“河北四庭柱”;可惜四位名将,明珠暗投,导致结局悲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