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蜀国杨仪与魏延的矛盾因何而起?

话说魏延凭借着个人的能力与努力,从大头兵开始逐步积累军功,受到了主公刘备的认可和亲睐,先后将他提拔为将军一阶,后来居然将他任命为汉中都督,独当一面。刘备死后,诸葛亮也很欣赏和信任魏延的能力,将他任命为自己北伐曹魏的前军师。

虽然魏延能力很强,也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然而魏延和关羽在性格和脾气上有个相似之处,就是性情孤傲自大。这样的人往往不容易相处,容易和身边的人产生矛盾。

魏延自然也是如此,时任车骑将军的刘琰曾经和魏延不和,大吵了一架。诸葛亮从中调解,责备了刘琰。虽然刘琰的官位仅次于诸葛亮,远远高于魏延,但是刘琰仍然因此给魏延写了道歉信。不过由此可见,魏延和同僚发生争执,也是不管对方官位高低的,除了诸葛亮,其他人恐怕他都是无所顾忌的。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诸葛亮会责备刘琰,诸葛亮不是排斥魏延,见到魏延就说他脑后有反骨要杀了他吗?是的,想必大家也猜到了,反骨这个帽子又是《三国演义》为了黑魏延强行给他带上的。其实要说三国时期脑后有反骨、反复无常的反骨仔,那我觉得要首推的应该是吕布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除了主公刘备,诸葛亮对魏延那也是非常信任和倚重的。蜀营的绝大多数文臣武将虽然也觉得魏延的性格不好相处,但是也都对魏延礼让有加,唯独一个人对魏延非常不忿,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史杨仪

为什么偏偏杨仪不忿魏延?因为除了魏延以外,刘备另外非常欣赏的后起之秀当中,还有一个就是杨仪。在这里我不得不顺便把杨仪也顺带交代的清楚一些。

要说杨仪是什么来头呢?原来杨仪原本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薄(相当于财务秘书)。后来离开了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并没有太重视他,只是将他任命为功曹,派他做为信使西行去见刘备。

到了刘备那里,刘备与杨仪谈起了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杨仪的答对都很合刘备的胃口,因此非常喜欢他,于是便把杨仪留在了身边,任命他为左将军兵曹掾。

此后,刘备又在称汉中王之后,将杨仪提拔成了尚书。在刘备称帝后,因为要替关羽复仇,因而起兵东征东吴,偏偏这个时候,杨仪和自己顶头上司尚书令刘巴不和,便被改任为遥领弘农太守。(为什么是遥领?因为弘农当时还是曹魏的领地,就好象将关羽任命为遥领襄阳太守一样,襄阳同样也是曹魏的领地)从这件事看出,杨仪仗着自己得刘备的喜欢,也是个骄傲之人不易相处的人。

同样的,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比较看重杨仪的才能,甚至在南下平叛南蛮的时候,将他任命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

诸葛亮在顺利招降了南蛮王孟获,回师成都后,进而带着魏延和杨仪跟随自己一起进驻到了汉中。在加封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的同时,也提拔杨仪为长史,加绥军将军。

此后,每次诸葛亮发动北伐战役,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安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

本来呢,杨仪和魏延一文一武都是刘备和诸葛亮所信任和倚重的帮手,但是由于两个人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相当。魏延性情孤傲自大,杨仪也不是个懂得谦让和气为贵的人。因此杨仪才对魏延不忿,不给魏延面子。

常言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这两人一闹矛盾,诸葛亮也是左右为难。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是说,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同时也倚重魏延的战略和骁勇,常恨二人不能很好相处,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

诸葛亮这一左右为难,不能从根本上调节魏延和杨仪两人之间的矛盾,魏延对杨仪便是忿恨至极,两人相处有如水火。为什么杨仪不忿魏延,让魏延如此恼火?原因恰恰在于,杨仪是个文官,没有丝毫的军功。而这一点在当时那个年代至关重要,哪怕是在曹魏也是如此,当初曹操加封荀彧为侯爵的时候,荀彧便以此为由,向曹操推辞,因为他当时是曹营中没有军功而受封侯爵的第一人,曹操则宽慰荀彧说:“当年兖州被吕布偷袭,如果不是你带头守住三县,哪里还有今天呢?”荀彧这才欣然受封。

为什么军功如此重要?因为军功都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舍命换来的。如今五虎上将全都过世,整个蜀国除了诸葛亮,就数魏延的军功最高。而恰恰这个没有丝毫军功的杨仪却敢于对魏延不忿,这自然让魏延十分恼火。

甚至有好几次魏延把自己的佩刀拔出来一边争执,一边拿佩刀在杨仪面前比划,好像要杀杨仪的样子,以此来威吓杨仪,把杨仪吓得直哭。诸葛亮赶忙严令制止,费祎则坐在二人中间为他二人调解,解释两人的误会。然而这一切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命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便招占梦人赵直前来询问,赵直考虑到魏延脾气不好,怕惹魏延不悦,不敢直言,便说:“麒麟有角而不用,这是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

然而在从魏延那里退出后却对旁人说:“魏延之梦乃是大凶~之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